医学科普
发表者:付萌 人已读
流行病学:本病少见。
病因及致敏药物: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β-阻滞剂、降脂药、利尿药、非甾体抗炎药、抗组胺药、抗惊厥药。IL-1受体阻滞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中药。
临床表现:
用药与皮损发生的时间:4周-25年,平均5年。常无全身症状。
皮损表现:为红色-紫红色、非瘙痒性、不规则(有时呈环状)的丘疹或斑块,主要累及上肢内侧面、股内侧及腹股沟部位。曾有红皮病皮损表现的报道。
实验室检查:
皮肤病理:真皮内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的间质性浸润,有时真皮胶原间隔出现黏液沉积。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碎裂明显,巨细胞吞噬真皮内结缔组织可见(typically seen)。散在的肉芽肿或肉芽肿性血管炎部分可见。在50%病例不典型的淋巴细胞(具有深染、外形不规则、增大的细胞核) 具有亲表皮性。多数患者出现界面皮炎改变,有时合并有苔藓样细胞浸润。
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程:停药后1-40周消退,平均8周。
本文是付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