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外科发热小贴士
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正常人的体温根据测量部位的不同会有所差异:
腋窝:36.0-37.0℃ 平均值:36.5℃
口腔:36.3-37.2℃ 平均值:37.0℃
直肠:36.5-37.7℃ 平均值:37.5℃
体温是人体相对稳定的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正常情况下,体温也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进食、情绪、环境、时间等,都会对体温产生轻微的影响,比如,人在24小时内体温的变化幅度约为0.5-1.0℃,一般清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负责调节人的体温。

什么是发热?
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0℃或口腔温度超过37.3℃,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按照发热的程度可以分为(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低热:37.3-38.0℃
中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0℃以上

发热时,人体会出现水分流失增加、口唇干燥、发冷、寒战、呼吸脉搏加快、头晕等多种身体不适。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发热情况?
在疾病、药物、创伤、感染等其他因素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受到影响,会出现体温异常升高。如:肺炎、活动性肺结核、急性感染、甚至是中暑等情况,体温都会异常升高。
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发热原因有哪些?
1、术后吸收热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5℃,称为外科术后吸收热;
2、血肿吸收期 在颅脑创伤脑内血肿或术区存在出血,血肿吸收的过程中,患者也可出现发热,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周。
3、伤口感染或颅内感染 头部伤口感染、颅内感染等情况,患者会出现发热,医生会根据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指标辅助诊断。
4、肺部感染 部分神经外科患者因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等原因导致长期卧床、营养状况差、免疫力下降、不能自行咳痰等,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导致机体发热。
5、中枢性高热 创伤、肿瘤等病变损伤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中枢性高热,这种发热一般为持续或反复的高热,通常要靠药物或物理降温。
神经外科患者发热该怎么办?
患者在发热时,应及时监测体温变化,注意休息、保证营养、视病情增加饮水量。一般情况下,体温不超过38.5℃可予以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高热、超高热时,护士会通知医生,遵医嘱给病人口服或注射解热镇痛药,再结合物理降温。
冰敷的部位:前额、颈部、双侧腋窝、腹股沟处。冰袋应用薄毛巾包裹,以免冻伤;
温水/酒精擦浴的部位:两侧颈部、双侧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
不可擦浴的部位:胸部、腹部、足心等。
擦浴后30-60分钟给予患者复测体温,退热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防止再次着凉,对于持续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应采取药物降温,药物降温无效时给予冰毯机持续物理降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