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建林 三甲
刘建林 主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

浅谈婴幼儿血管瘤

1670人已读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新生儿发病率为2%~3%,1岁以下儿童约为10%,而在早产儿或低体重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可高22%~30%。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其中约60%发生于头颈部,其次是躯干和四肢。

病因

该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应用黄体酮或接受绒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压及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可能与血管瘤的形成有关。

临床表现

最早期的皮损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

生后 6 个月为早期增殖期,瘤体迅速增殖,明显隆起皮肤表面,形成草莓样斑块或肿瘤, 大小可达最终面积的 80%。之后增殖变缓,6~9 个月为晚期增殖期,少数患儿增殖期会持续至 1 岁之后, 瘤体最终在数年后逐渐消退。

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有 25%~69%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包括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故国内外一致推荐对婴幼儿血管瘤进行早期干预。

辅助检查

B 超检查可了解瘤体的范围及血供情况。通过B超还可以了解婴儿血管瘤治疗情况以及停药时机。

其他辅助检查如CT,MRI等主要用于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目前婴幼儿血管瘤主要以局部外用药物(噻吗洛尔眼药水,糖皮质激素类软膏等)和系统口服用药(普萘洛尔、泼尼松等)为主,辅以激光(595nm、1064nm激光等)或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聚多卡醇等), 目的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促进瘤体消退,减少瘤体残留物。

具体用药方案会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婴幼儿的全身健康情况,血管瘤的类型和不同的进展阶段来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9 。


刘建林
刘建林 主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