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寰枢椎旋转固定
儿童寰枢椎旋转固定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儿童发生率较成人高,主要是由于儿童的头部质量在身体中所占比例大且颈部肌肉薄弱,韧带相对弹性较大,双侧侧块小关节较成人呈水平位,致使上下关节面之间不易有效制约,容易发生旋转移位。
病因:多数患儿发病较急,通常由于轻微创伤引发,一些患儿在发病时已被确定患有咽部感染或扁桃体炎。临床中可能的感染、外伤和寰枢椎脱位之间的确切相关性并没找到。类风湿关节炎、唐氏综合症、粘多糖病、脊髓空洞和各种先天性颈椎畸形也与旋转脱位有关。
临床表现:本病斜颈姿势典型,常被形容为“知更鸟觅食姿态” 头倾向一侧,下颏转向对侧, 同时颈部尚有轻度屈曲。 急性期患儿拒绝主动转动头部, 被动转动时可引起显著的疼痛 ,造成斜颈对侧方向的旋转受限。 当发生急性半脱位时,头部的活动将引起疼痛。患者畸形可能加重,但不能矫正畸形超过中线。随着时间的延长,肌肉痉挛可消退,斜颈也多无疼痛,畸形则持续存在。
治疗:对于儿童寰枢椎旋转固定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争议,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一般效果良好,否则易发生颈椎不稳甚至颈髓受压。目前我采取的治疗策略为:
1、旋转性固定畸形持续时间<1周的患者可采用软领固定,如果不能自行复位,则应住院并进行牵引。小年龄患儿采用枕颌吊带牵引,大年龄患儿采用颅骨牵引。
2、对于旋转性半脱位持续时间超过1周但<1个月的患者,应住院治疗并进行颈椎牵引。复位后,建议支具固定6-8周。
3、对于半脱位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患者,可以尝试3周的颅骨牵引。如果没有复位,就应该进行关节融合术。
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的是寰枢椎的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指征包括:①有神经症状②寰枢关节前脱位;③旋转畸形持续3个月以上而不能获得并维持复位;④保守治疗至少6周后畸形复发。
寰枢椎旋转固定,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最终手术治疗
寰枢椎脱位压迫神经
本文是田苡任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