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郑小军 三甲
郑小军 主任医师
宝鸡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疫情下复工复产,别忘心理防护!

2354人已读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形势好转,另一条战线全国各地复工复产已悄然有序推进。复工的企业除了要尽快复产,加大生产力度,加班加点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给社会供给更多的民生紧缺物资,同时也不要忘了疫情的防控的重要性,所以复工复产企业不但要给职工戴上“防护口罩”,还要别忘心理防护,戴上“心理口罩”。


今年年初爆发新冠病毒肆虐的疫情让人猝不及防,突如其来天灾的影响及来势汹汹的疫情蔓延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引起公众群体的恐慌。虽然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看到胜利的曙光,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复工期间面对疫情目前仍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复工也给一些职工造成了心理压力应激和情绪障碍,如担心在企业人多是否会被感染?现在大家讲“防火、防盗、防同事”,同事有没有感染病毒?企业工作间会不会安全?大家会不会在用餐时感染?等等问题。


如何针对性应对这些心理应激反应,戴好“心理口罩”?


第一,首先企业复工复产,对职工来说,首先要满足职工安全的“心理需求”,克服恐惧感。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的需求是人除基本生理需求以外第二层级的需要。因此企业必须严格的做好内部的疫情防控工作,要合理满足职工安全的需求,同时做好职工个人防护,给所有职工戴上“防护口罩”,还要配发消毒液,配备体温枪,做好安全流程及预案,避免企业聚集性疫情传播。另外别忘给职工戴上“心理口罩”,进行适当的心理的调适和疏导,疫情对职工的心理应激,及累积的负性心理情绪对职工的活力及创造力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影响了职工的工作效率,从而对复工复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第二,要对疫情有个正确的认知,减轻恐慌情绪,建立必胜的信心。恐慌来源于无知及不知所措,我们可以通过正规的途径了解疫情防控信息及做好个人防护,对疫情防控有一个科学及正确的认知,不信及不传谣,获取相关信息以中央电视台的发布消息为准,避免错误的认知或由于谣言带来恐慌。要相信我们的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医护人员及人民能够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


第三,对职工来说,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天灾如新冠肺炎疫情应激事件出现紧张、担心、焦虑、沮丧、自责、抑郁、愤怒等应激性情绪反应。我们要明白出现这些异常的心理反应是人面对灾难的正常应激反应,要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因此自觉自己太脆弱、意志不坚定等,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反应并找到合理的排泄出口。可以向家人、亲友倾诉,或是做一些能转移注意力,帮助自己放松的事情,如看电影、听音乐、做手工、运动,哪怕哭一哭发泄一下也是可以的,如果职工的情绪反应强烈且持久,自我调节无法缓解,企业也可以安排成立“心理热线”,提供专业帮助来缓解“疫情应激心理”。


第四,引导职工保持平常心,天不会塌下来,以积极、爱心、感恩、包容的心态对待事情,懂得感恩,实现人生价值,营造企业归属感。面对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事迹,要引导职工懂得感恩,一个企业就是是一家人,大家要互相关爱,努力生产,实现自我价值,回报社会。同时要帮助职工应调整好生活规律。在工作安排上,应合理排班,提前安排工作计划,安排适当的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及饮食,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要丰富班后的有益的文化活动,如做一些运动健身、整理房间、读书、学习一项新技能等,用健康的方式,舒缓心理压力,同时帮他们渡过心理应激期。


第五,加强职工的关爱,鼓励职工与外界保持沟通,构筑心理防火墙。每天利用手机等通讯手段保持与不在一起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联络沟通、问安、相互鼓励支持,有效缓解疫情的压力。因很多职工上班回不了家,与家人保持及时联系,同时企业也应该为职工解决一些家中的实际困难,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职工可以从家人及企业的支持、理解和关心中汲取力量。


第六,增加网络心理及专业培训,为职工提供心理培训及提高工作技能。在疫情期间,考虑职工的健康及安全风险,许多培训都是网络培训、线上培训,既能进行防疫培训及心理培训,也能增加线上技能培训,让职工充电,为疫情过后企业的发展赢得主动。这也能让职工调整心理状态,走出恐慌压抑,以积极的上进的状态,重建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最后,疫情必将过去,做好职工心理防护,复工复产必将春暖花开,让我们静待满园春色关不住,百花齐放扑面来。


感谢共同作者:宝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娟副主任医师(本文已发表于陕西保健学会大众医学教育网)

郑小军
郑小军 主任医师
宝鸡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