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继斌 三甲
张继斌 主治医师
北医三院 伤口治疗中心

糖尿病足患者愈后定期复查的必要性

2003人已读

今天由我来向大家讲解一下糖尿病足患者经治愈后定期复查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在我国糖尿病足的截肢率,目前已经超过车祸,排名第一!

Screenshot_20200406_110556.jpg

Screenshot_20200406_110608.jpg

如果不经有效治疗,糖尿病足的最终结局是:溃疡愈合、截肢和死亡。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再经过治疗后,是可以痊愈的。

mmexport1586145144287.jpg

mmexport1586145147799.jpg

但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已经合并和神经及下肢血管的病变,患者的足部保护机制缺失,因此,一旦患病经治愈后,很多患者会出现患足复发及健侧足发病的现象,所以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应把足部的定期检查,作为整体诊疗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都需要做哪些复查:

1.首先是足部的查体:要仔细观察足部的皮肤完整性,是否有皮肤破溃、干燥脱屑及皲裂、真菌感染等易诱发足部皮肤损伤的因素。

2.神经系统检查:

A.10 g尼龙丝检查法:该方法是较为简便的感觉神经检测方法,要具备一根特制的尼龙丝(其弯曲45°能够产生10 g的压力)。检查开始前,通常在患者手掌或前臂试用该尼龙丝2~3次,让患者感受10 g尼龙丝产生压力的正常感觉。测试应对双侧足部进行检查;每个检查点施压时间约2~3 s,时间不宜过长;检查部位应避开胼胝、水疱和溃疡面等;建议检测点为第1、3、5趾腹,第1、3、5跖骨头处,足心,足掌外侧,足跟及足背第1、2跖骨间共10个点,患者有2个或2个以上感觉异常点则视为异常。

B.震动觉:该检查是对深部组织感觉的半定量检查。在进行前,首先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患者乳突处让其感受音叉的振动,然后分别置于双足的骨性凸起部位进行比较检查(第1跖趾关节内侧,内外踝)。

C.踝反射、痛觉、温度觉。

D.神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的检查。被认为是DPN诊断的"金标准"[4],通常认为有两项或以上NCV减慢者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考虑存在DPN。

3.血管病变检查:

A.通过触诊,扪及股、腘、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了解下肢血管病变;通过Buerger试验了解下肢缺血情况。

B.皮肤温度检查:红外线皮肤温度检查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局部血供的方法,最好采用温度差判断肢体血供。

C.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又称踝肱指数( ABI):ABI反映的是肢体的血运状况,正常值为0.9~1.3,0.71~0.89为轻度缺血,0.5~0.7为中度缺血,<0.5为重度缺血,重度缺血的患者容易发生下肢(趾)坏疽。如果踝动脉收缩压过高,如高于200 mmHg(1 mmHg=0.133 kPa)或ABI>1.3,则应高度怀疑患者有下肢动脉钙化,部分ABI正常患者,可能存在假阴性,可采用平板运动试验或趾臂指数(TBI)测定来纠正。

D.经皮氧分压(TcPO2):正常人足背TcPO2>40 mmHg;如<30 mmHg提示周围血液供应不足,足部易发生溃疡,或已有的溃疡难以愈合;如TcPO2<20 mmHg,足溃疡几乎没有愈台的可能。

E.血管影像检查:包括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具有无创、简便的特点,可以了解动脉硬化斑块状况及有无动脉狭窄或闭塞,适用于血管病变大范围筛查。CTA和MRA具有成像清晰的特点,可以显示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但准确率低于DSA。对于肾功能正常者,CTA目前可作为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DSA仍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堵塞状况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如经过上述详细的定期复查后,就能早期有效的发现风险,及时就诊,会大大的减少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希望大家能够足够的重视起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治愈后的定期复查,最后也希望每一个糖尿病足患者能够活着健康快乐地的生活。


张继斌
张继斌 主治医师
北医三院 伤口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