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出生第二天,紧急切除巨大肺囊腺瘤
2821人已读
有一位怀孕的妈妈在孕期彩超时发现了宝宝有肺囊腺瘤,而且肿块逐渐增大,医学上常用“肺头比(CVR)”来评估肺肿块的大小,当这个CVR大于1.6时,往往提示肿块巨大。
去年写过一篇个案报导,一个CVR 3.2的宝宝,在出生第4天进行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也就是说,这个宝宝出生的时候,他肺里的肿块比他的头围还要大,不过还好术后很快恢复了健康。
但上周急诊手术的这位宝宝,仅仅是出生的第二天,术后的情况也变得复杂得多。
对于危重的患儿,往往一个学科的力量是薄弱的,产科、新生儿科、心胸外科、心外麻醉、CCU、PICU等多学科均参与了这名宝宝的救治。在产科医生的综合判断下,4月2日顺利将宝宝分娩出,保证了母婴顺利通过第一道难关,紧接着,我院新生儿科医师第一时间 给赶到产房为刚出生的宝宝进行综合抢救、呼吸器辅助呼吸,并快速、安全地护送至新生儿科,当班的主任立即予全面评估、气管插管、密切监护,进一步保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
4月3日,考虑患儿的呼吸难以改善,心脏已完全被挤压到右边,血压、心率都不稳定,胸外科团队决定为这出生刚满24小时的宝宝施行胸腔镜微创手术。
为这么小的患儿行胸腔镜手术,省内未见有所报导,这对于麻醉医师及小儿胸外科医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心外麻醉师团队完成了一场高难度的手术麻醉,术中必须切开这一巨大囊泡,二氧化碳会持续吹进肺中,导致患儿一次次出现严重酸中毒,时刻充满着危险。在“心麻”团队的紧密配合下,为患儿的手术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胸腔镜下切除 如此大的肿块难度可想而知,胸外科团队紧密配合,仔细分离出各支细小的肺部血管,在确认并保护好下肺支气管的前提下,离断了上肺支气管及肿块,最终圆满完成了这一台高难度的手术。术后第二天,CCU的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术后特级护理的时候察觉,患儿痰多、呼吸急促、左肺呼吸动度极弱,结合术后的X光片,考虑出现了左下肺不张,此时PICU的主任立即为患儿进行了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以确保了气管通畅的同时,对气管进行了灌注清洗,改善了患儿的呼吸。
随后,在胸外团队、CCU、PICU等综合护理治疗下,患儿的病情逐渐好转,今日撤除了呼吸机及气管插管,家长的日夜操心终于稍事缓解,接下来还需进一步治疗左上肺发育不良等疾病,让我们共同期待患儿的尽快康复。团队的协作,肯定不是1加1等于2这么简单的相加,特别对于危重症的患者,再需要1加1大于2的协作,甚至更多学科相加,以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缺一不可。
先天性肺囊性疾病中最危险的情况当属巨大的肿块压迫了患儿胸腔内的心脏、大血管、肺等器官,给患儿及母亲带来身体及精神上的重重负担,相信我们的多团队协作,能为胸科疾病的宝宝们制定出最完善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我们团队也将进一步开展产时胸科手术、孕期胸腔-羊膜腔分流手术等高难度手术,争取用更多更全面的治疗方案,为胸科患儿们服务。
本文是黄晋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