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曹培亮 人已读
发热:是一些因素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T≥37.5℃(口温);T≥37.2℃(腋温)
临床分级:
低热:37.5~37.9 ℃
中热:38~38.9 ℃
高热:39~40.9℃
超高热:>41 ℃
孩子发热以后家长如果有很好的护理,会达到以下的目标或效果
1.患儿体温降至正常
2.患儿不发生惊厥
3.患儿不发生体液不足
具体怎么做呢?
体温上升期
有部分孩子会出现畏寒、皮肤苍白、无汗;甚至寒战,继之体温开始上升。在此期间家长要能及时发现孩子发热,若手足凉,用热毛巾或热水(43℃)捂或泡热手足,尽量使孩子全身体温趋于一致,利于孩子高热的散出。并做好药物降温的准备。若您的孩子容易发热惊厥,这时候精神不佳,可以先给予退热药物。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高热持续期
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尿量减少;此期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在此期间家长一般已经带孩子在医院就诊过了,医生给了相关的处理意见,遵医嘱执行。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如果用过退热药效果不佳,需要充分的物理降温,避免孩子高温持续时间过长,并给与足够水分补充。
退热期
孩子会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有骤退和渐退两种,体弱患儿和心血管疾病患儿容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的症状,应严密观察。部分孩子退热后会出现体温过低,例如T 35℃,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保暖,不然会出现受凉的情况。
一般护理
环境: 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
饮食: 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休息: 卧床;不要过度看手机、玩电脑;保持皮肤干净、清洁;加强口腔护理。
病情观察
定时准确记录体温、心率、呼吸频率4h/次;
高热、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危险的患儿,1~2h测量1次;
退热处置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复测体温1次;
观察体温有无骤降、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有虚脱表现时应给予保暖、饮温开水,严重者需静脉补充液体。
最新的国际指南中提到,孩子退热要考虑舒适的原则。如果孩子一般情况好,精神好,体温超过38.5℃,甚至39℃,都可以不应用药物退热。但是这个方法很难掌握和应用,我建议家长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还是参照可以量化的指标。
降温措施
体温达38.5℃或以上时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
常用物理降温方法:
1)头部冷湿敷或枕冰袋
2)温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部。
3)温水擦浴(此法相对好操作),水温比患儿体温低1℃ (或者直接水温35℃ ),应用清水,多擦拭颈部两侧、腋下和腹股沟部。不能用40℃以上的水泡澡,水温高反而会引发高热惊厥。
常用药物降温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有解热镇痛作用 ,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小、无明显肝功能损害和抗凝等副作用,因此儿童、婴幼儿使用较多。有一些药物不要、不要、不要让孩子再应用,如尼美舒利,安乃近等。
如果孩子病情较严重,要去医院就诊,以获得更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本文是曹培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