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阑尾残株炎的诊断和治疗
12岁的小明因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天,在外院CT考虑“阑尾炎”转诊到我科。仔细询问病史,小明6年前曾在外院因为“阑尾炎”,做过“阑尾切除术”,手术以后,一直没有出现过右下腹疼痛。而这一次,小明腹痛严重,面容痛苦,体温升至39度,pct 9ng/ml,小明的爸爸妈妈对CT的诊断“阑尾炎”非常不理解,认为做过阑尾炎的手术了,怎么还会有阑尾炎?我们经过耐心而细致的解释,告诉家长孩子诊断是阑尾残株炎,以及阑尾残株炎的病因,家属才逐渐理解。
阑尾残株炎该怎么治疗呢?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呢?
说实话,在临床工作中,其实我们都很少遇到阑尾残株炎了,因为阑尾炎的手术几乎大部分普外科医师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了。所以,当病人真的出现阑尾残株炎的时候,很多时候容易被误诊,比如肠粘连、输尿管结石、输卵管炎等。
根据我们的经验,阑尾残株炎多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和麦氏点为中心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和阑尾炎相同的临床表现,在阑尾切除术后,右下腹感到疼痛的患者,应考虑阑尾残株炎可能。B超、CT常常可以发现回盲部肿大的“短阑尾”及“阑尾粪石”。有文献提示,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可安全、迅速地明确阑尾残株炎的诊断,也可以用纤维结肠镜将一细导管插入阑尾,注入60%泛影葡胺,了解阑尾显影与否及显影的图像。
从治疗来看,阑尾残株炎诊断明确的话,应该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本次病例,我们安排了急诊腹腔镜下,距离阑尾残端根部3毫米结扎,切除多余残端。手术后第二天,孩子就能下地走路,并且进食半流质了,家长也放宽了心。
本文是谭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