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管狭窄影响老人行走
现实生活中,部分老年人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跛行,走路走不远,走走停停,症状时好时坏,早上起床时好好的,将近中午时双腿就像灌了铅,走路一瘸一拐,稍事休息后又会好转。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病根在腰上
从医学专业角度来看,跛足症状时好时坏称为“间歇性跛行”。特殊的症状提示腿部骨骼不存在器质性病变,病根在于支配腿部肌肉活动的神经以及向局部组织供血的血管。控制人体下肢活动的神经组织深藏于脊髓内,得到脊柱的周全保护。随着年龄增长,由结缔组织构成的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变,脊柱韧带也会肥厚增生,椎体小关节更会增生肥大。这些虽然都是“软”组织,可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上述组织的增生肥大,会导致腰椎椎管狭窄。“生存空间”受到了压缩,支配下肢活动的神经和向局部供血的血管都会陷入“蜗居”。神经和血管受到压迫,缺血以后的神经无法自如地支配双下肢运动,老人就会感到两条腿没有力气,走路困难、一瘸一拐。休息一段时间后,神经血管的压力略有减轻,腿部酸胀不适、跛行的症状就能得到改善。
磁共振诊断
老年人“跷脚”要考虑腰椎的问题,那是不是拍一张腰椎X光片就能解决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导致椎管狭窄的主要是椎间盘、脊柱韧带、小关节软骨等“软”组织的增生肥大,这些组织在X光片上是无法显像的,只能通过椎骨间“间隙”的影像,间接判断其健康状况。所以,要想全面直观地评价椎管的健康状况,必须借助腰椎磁共振。它能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的结构,是诊断的金标准。
微创减压术
以往遭遇椎管狭窄,首先考虑的是内科保守治疗,通过使用抗炎药来减轻局部水肿,然而疗效十分有限。症状较重的患者往往不得不接受外科手术。但老百姓普遍认为,脊柱周围布满神经,一不小心容易造成严重后果,那怎样才能疗效和安全两者兼得呢?脊柱微创减压融合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医生在显微镜辅助引导下,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经过椎旁肌肉间隙入路直接到达手术目标区域,直接去除病根(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韧带以及滑脱增生的骨质),这样显著释放椎管内的压力,然后将手术节段的上下椎体进行微创融合,防止进一步滑脱不稳的发生。
本文是顾广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