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咽喉部疼痛:当心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是指在舌咽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剧烈疼痛,呈针刺样、电击样、烧灼样。疼痛常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后壁、扁桃体、耳内深部及下颌后部,历时数秒到数分钟,骤然发作,突然停止,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常由进食、吞咽口水、咳嗽、说话或打哈欠诱发。往往在咽后壁、扁桃体、舌根部存在扳机点。本病好发于35岁以后,性别无明显差异。
发病病因
可能为神经脱髓鞘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的结果。也可见于颈静脉孔区、颅底、鼻咽部、扁桃体等的肿瘤,局部蛛网膜炎或动脉瘤,这些称为继发性舌咽神经痛。近年来显微血管外科的发展,发现有些患者舌咽神经受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的压迫。
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舌咽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和继发性舌咽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较常见。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继发性舌咽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之外,同时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或茎突过长等。
临床表现
(1) 疼痛 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发作情况和疼痛性质 同三叉神经痛、疼痛通常骤然发作、突然停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多为数秒或数十秒,一般不超过两分钟。亦可呈刀割、针刺、撕裂、烧灼、电击样剧烈疼痛。

诱发因素 常于吞咽、说话、咳嗽或打哈欠时诱发疼痛。
(4)扳机点 往往有扳机点,部位多在咽后壁、扁桃体、舌根等处,少数可在外耳道。

其他症状 吞咽动作常会诱发疼痛发作,虽然发作间歇期无任何异常,但惧怕诱发疼痛而不敢进食,患者常有消瘦、脱水、喉部痉挛感、心律不齐及低血压性晕厥等症状。
(6)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诊断
1.病史中询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与饮食有无关系,疼痛是否向耳部放射。
2.嘱患者进食,观察诱发疼痛的情况。扳机点是否在扁桃体陷窝处,用可卡因溶液涂患侧咽部,了解疼痛是否缓解。
3.鼻咽部及后组脑神经系统检查有无阳性体征。
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因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需与其鉴别。可通过疼痛部位、诱发因素、扳机点位置、丁卡因试验来进行鉴别。
丁卡因实验:将1%的丁卡因喷雾喷到咽后壁和扁桃体窝等位置,如果能够使疼痛停止发作,则说明患者得的就是舌咽神经痛。如果患者喷药之后,舌咽部位的疼痛消失,但耳朵部位仍然疼痛,则可以封闭颈静脉孔看其是否能收敛。若能收敛则患者不仅存在舌咽神经痛,还可能有迷走神经的耳后支参与。如果患者呈持续性疼痛,或者有阳性神经体征,则应当考虑是否为继发性舌咽神经痛

治疗
药物治疗
(1)苯妥英钠口服。
(2)维生素B、B等。
(3)卡马西平口服。药物治疗在发病初期常能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随着疼痛的加剧,药物常在数月或数年后逐渐失去效果。
神经阻滞
射频热凝毁损舌咽神经是临床中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但该方法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舌根部或咽部持续性感觉异常、咽反射减弱或吞咽困难,且发生率较高,往往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副神经伴随,从颈静脉孔内出颅,位于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射频热凝技术不仅容易损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在加热时还可引起毗邻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导致晕厥、心搏骤停,还可损伤颈动脉窦支而影响机体血压和呼吸调节。高电压长时程双极脉冲射频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该技术具有创该技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可重复治疗等优点,适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的年老体弱患者。脉冲射频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改进后的射频治疗方法,其主要优点为改变脉冲模式,通过控制低于40V电压,脉宽20ms的脉冲电流,将治疗范围内的温度控制在42℃左右,研究资料表明温度低于45℃时不会对神经造成明显的纤维损伤,且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

总结
舌咽神经痛发病率不高,但是由于有严重的吞咽疼痛,患者常常无法正常饮食,非常困扰生活,口服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常常无效。舌咽神经从颈静脉孔出颅后,一般会伴茎突走行一段,因此影像引导下在茎突周围寻找能够定位舌咽神经。舌咽神经附近常伴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走行,若采用射频热凝术极易造成副损伤、出现严重并发症,即使精确操作行舌咽神经射频热凝术,术后患者也会出现舌根部或咽部持续性感觉异常、咽反射减弱或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脉冲射频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我科采用高电压长时程双极脉冲射频术的改良方法后,治疗效果最大化,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复发后再次治疗依然有效。治疗前要注意和三叉神经痛、颈椎病、咽部肿瘤等进行鉴别。
本文是赵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