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斌 人已读
最近遇到多例青少年起病的双相障碍病例,有的家属未予重视,有的误诊误治,导致快速循环发作,抑郁发作期消极自杀风险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时还会发生意外。且双相障碍和抑郁症的治疗原则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必要来谈一谈今天这个话题。
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双相障碍的治疗,大家如有需要请参阅。
双相障碍和抑郁症,均属于心境障碍(情感障碍)范畴。顾名思义,抑郁症是只有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是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轻躁狂)发作。为了更直观,先看几张图片。
双相障碍是指一组情感障碍,以抑郁和躁狂或轻度躁狂发作为特征。患者既经历以情绪低落和相关症状(如愉悦感丧失和精力不足)为特征的抑郁发作,又经历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以及相关症状(如精力增加和睡眠需求减少)为特征的躁狂发作,或经历轻度躁狂的发作,其症状比躁狂程度轻或迁延时间短。
双相障碍包括: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和躁狂发作:可在一次躁狂发作的基础上做出诊断);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和轻度躁狂发作);循环型心境障碍(不符合抑郁发作标准的抑郁症状和轻度躁狂症状);以及未特定双相障碍(不符合上述任何疾病诊断标准的抑郁和轻度躁狂样症状)。
双相障碍的发病时间更早,一般在青少年起病,大部分起病于中学阶段。首次以躁狂(轻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均存在,如果症状不严重,加上青春期特有的情绪不稳定等特征,常易被忽视。症状呈波动性,能自行缓解,反复发作。
躁狂发作时,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行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除外严重躁狂发作,一般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交表现更佳,常不容易发觉,或容易被忽视。
抑郁发作的特点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者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在抑郁发作的基础上,患者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以上三个主要症状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互为因果。但是也有不少患者只是以其中某种或者两种突出。有的患者不认为自己情绪不好,但是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抑郁症患者有时可以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面参加一些活动,主要是由自己单独参与的活动,如看书、看电影、电视,从事体育活动等等,表面看来患者的兴趣仍然存在,但是进一步询问可以发现患者无法在这些活动之中获得乐趣,从事这些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消磨时间,或者希望能够从悲观失望之中摆脱出来。
抑郁发作包含许多心理学症状,可以分为心理学伴随症状(焦虑、自责自罪、精神病性症状、认知症状以及自杀观念和行为,自知力等)和精神运动性症状(精神运动性兴奋与精神运动性激越等);还有躯体症状群(睡眠紊乱、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疼痛、周身不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晨重夜轻等)。
双相障碍和抑郁症均普遍存在睡眠问题,但双相障碍的患者是睡眠需要减少,认为自己三五个小时的睡眠足矣,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精力充沛,想法多、计划多、目标多,学习效率高;而抑郁症的患者入睡困难和早醒均普遍存在,想睡睡不着,辗转反侧,度日如年,精力差、疲乏等。
双相障碍患者在抑郁发作时的自杀风险更高,遗传度更高,治疗药物选择更少,治疗难度更大。所以,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全病程管理,预防复发和减少住院率,更好的维持和恢复社会功能,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一定要引起重视!
本文是李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