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北华 三甲
张北华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消化科(脾胃病科)

慢性浅表性胃炎也不能忽视-唐旭东(转自人民政协报)

1704人已读

消化科门诊患者在说到既往的检查结果是浅表性胃炎时常表情轻松,好像浅表性就是病情表浅,而相对应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来就诊时就愁眉苦脸、很是担心。这种理解有误,所谓浅表或表浅&r,是指胃炎(无论炎症还是腺体萎缩)的部位在黏膜层,处于胃壁四层当中的胃腔一侧,位置上比较表浅。胃黏膜的炎症、腺体萎缩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变及其类型,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但是单纯的浅表性胃炎还是比较多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脾胃病科)张北华

随着健康体检的完善和消化内镜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过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最多见的检查报告结果。因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4月,今儿,咱们就先说说浅表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主要的致病因

慢性浅表性胃炎,又叫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它是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病变。

在胃镜下医生肉眼能看到的常见炎症病变,主要有黏膜的麻疹状、斑片状充血,黏膜水肿,新鲜或陈旧的点、片状出血,以及黏膜上皮的糜烂等。胃黏膜炎症病变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如果钳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会普遍看到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单核细胞浸润的非特异性炎症,以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活动性炎症。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如上腹部饱胀、疼痛、烧灼感,以及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与胃镜、病理病变程度并不平行。也就是说,症状多、症状重的患者不一定胃黏膜炎症就严重,很多人是在体检进行胃镜检查后才知道自己有较重的慢性胃炎,平时并无明显的症状。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70%~90%的慢性胃炎患者有Hp感染,Hp现症感染者均有慢性活动性胃炎,因此Hp感染者应该做一下胃镜检查。除此之外,胆汁反流、药物、自身免疫等也可引起慢性胃炎,而情志因素、大量饮酒和吸烟是重要的诱因。

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没有严重风险,但应及时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绝大多数预后良好,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好转或痊愈。

一般来讲,胃腺癌的发生,遵循幽门螺杆菌感染-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模式。浅表性胃炎是这个演变序列的起始端,患病后不必恐慌,但也不能轻视。早期活动性炎症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特别是胃黏膜较为严重的糜烂、出血,可进一步损伤胃黏膜,进而导致腺体萎缩,同时不断的炎症刺激及其引发的免疫反应可导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发生,胃癌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

不管有无症状或并发症,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均属于感染性疾病。研究表明,根除Hp可治愈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使萎缩性胃炎部分逆转,并降低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患者患胃癌的风险。同时,Hp作为一种人体中的有害菌,可在人与人中传播,根除Hp可有效减少传染源。根除Hp的最佳时期是在萎缩和肠化发生之前,此时根除Hp可阻断肠型胃癌演变进程,从而消除风险。我国《第五次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疗程为14天,根除治疗后应常规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评估的最好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评估时间应在治疗完成6~8周后进行。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应这样调理

胃,《黄帝内经》形容它为“为之市”,也即像个市场。食物饮料、药物、胃分泌的消化液等均由此出入,胃黏膜难免有些炎症,当被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后,即使伴有糜烂、出血也不用恐慌,积极治疗就可以了。

首先,应消除病因。

第一,Hp感染是常见的病因,要进行规范的杀菌治疗。第二,要重视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影响,戒除烟酒,少盐饮食,纠正暴饮暴食、进餐不规律、睡前进餐等不良饮食习惯,控制油炸、烧烤、过度辛辣刺激等不良饮食嗜好。第三,重视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心脑血管药物等可能带来的胃黏膜损伤,及时检查,发现后及时用药。第四,保持心理平稳、心情愉快,抑郁、焦虑乃至失眠等都可以严重影响胃运动分泌的节律,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很重要。

其次,当胃镜检查明确有明显的胃黏膜炎症病变时,或有慢性胃炎病史近期出现胃痛、胃胀等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采用药物治疗。

在消除症状、治愈胃黏膜炎症病变上,西药和中成药都具有较好的疗效,1至2个月一个疗程,不要过度用药、过度检查,不需长期用药。有一部分病人,由于诸如过度敏感、消瘦、更年期或中老年身体衰弱、基础疾病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可能效果不好,可以采取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更为精细、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北华
张北华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消化科(脾胃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