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梦阳
王梦阳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北京 神经内科

原因不明的小脑共济失调有可能是线粒体出了问题可以肌肉活检

2499人已读

线粒体疾病代表了由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原发性缺陷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它们出现在任何年龄,是核或线粒体 DNA (mtDNA) 突变的结果 。线粒体疾病可表现为多器官疾病,常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特征包括耳聋、肌病、共济失调、上睑下垂、眼肌麻痹和视网膜色素变性。许多具有遗传学特征的线粒体疾病表现为包括不同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组合,如 Kearns-Sayre 综合征 (KSS)、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CPEO) 、线粒体脑病、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 (MELAS) ,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 (MERRF)、神经源性无力伴共济失调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NARP) 以及 Leigh 综合征 (LS) 。即使在这些综合征中,也可能存在临床变异性,并非所有患者均符合不同的临床表型。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内科王梦阳

更多的诊断挑战是少数患者(有或无家族史)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尽管共济失调是一些特征明确的线粒体综合征的公认特征,如 MELAS、MERRF、NARP、POLG 相关共济失调神经病谱 (ANS),包括线粒体隐性共济失调综合征 (MIRAS) 和感觉性共济失调神经病构音障碍和眼肌麻痹 (SANDO),但上述突变的基因检测并不总是阳性。这是因为特定突变血液中检测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肌肉活检可能是疑似病例诊断工作中的有用研究,因为它可以证明提示潜在线粒体生化缺陷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异常 。然而,没有特定的指南来选择进行性共济失调患者进行肌肉活检。肌肉活检在任何原因不明的进行性共济失调患者中的作用和诊断率需要澄清。

对大量(126 例)进行肌肉活检的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回顾性综述表明,线粒体疾病很可能是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常见原因(高达 23%),肌肉活检是这类病例的重要诊断试验。“共济失调 +”表型的患者构成了转诊进行肌肉活检的大多数患者。91% 的组织学疑似/基因确诊线粒体疾病患者出现“共济失调 +”,而单纯共济失调患者为 9%。因此,其他特征,如耳聋、血糖控制受损/糖尿病、肌阵挛、神经病变或痉挛性下肢轻瘫更可能与线粒体疾病诊断相关。关注家族史有助于解释肌肉活检结果以及指导和验证后期的基因结果。然而,家族史和遗传方式的存在并不能预测这些患者发生线粒体疾病的可能性。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包括这些家族中疾病的晚期发作(以及在之前的亲属中可能死于其他原因),以及最近发生的突变。

9/27 例 (33%) 患者获得了提示线粒体病理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患者的基因确认。在 2 例患者中,即使在肌肉存在正常组织学变化的情况下,也作出了线粒体疾病的基因诊断,表明正常肌肉组织学和组织化学不排除线粒体疾病。值得注意的是,SPG7 患者可能存在提示线粒体功能障碍的肌肉组织学异常,这在之前已有描述 。对于其余未确诊的患者,高输出全外显子测序的日益可用将可能在检测共济失调综合征基础上的致病变体中发挥作用 。使用肌肉活检作为靶向下游遗传分析的手段,将加速已知突变的鉴定以及提供与遗传缺陷一致的生化缺陷的证据,从而为新遗传变异的假定致病性质增加权重。

在回顾时,50 例肌肉活检正常的患者仍无其共济失调的特异性诊断。其中 26 例患者 (52%) 有家族史,推测遗传共济失调可能是病因。随着下一代测序的引入,其中一些患者获得了如下诊断: 2 例 SPG7 患者,2 例 C 型尼曼匹克病患者 ,1 例发作性共济失调 2 型患者 ,1 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 ,1 例 ARSACS 患者 ,2 例患者SCA14 ,1 例患者SCA28 ,1 例患者 SCA35。如果我们排除所有上述最终确诊的患者,线粒体疾病的患病率将高达 43%。这些发现强调了对所有进行性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和诊断再评估的必要性。

王梦阳
王梦阳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北京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