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永全
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脏起搏与CIED中心
希浦系统起搏新方法-九区分法
3703人已读

因此,LBBaP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起搏术式目前,LBBaP主流术式是基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提出的传统方法,其特点包括以下方面:(1)需要多导电生理仪指导,(2)通过起搏寻找理想的左束支电极旋入点,(3)术中频繁起搏以观察V1导联QRS波切迹(Notch)的变化。这种方法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操作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学习和掌握,进而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推广
“九分区法的优势”
(2)操作快捷,与普通右室电极植入时间相当;
(3)成功率与传统方法相当;
(4)易学,特别适合基层推广。
表1.比较两种LBBaP方法

“九分区法”的基本过程
2. 建立静脉通路,插入导引钢丝,将肝素盐水冲洗并组装好的C315-His鞘管沿导引钢丝送入右心室;
3. 经鞘管缓慢放入3830电极至头端(电极并不出鞘管);
4. 在X线RAO 30°下,将鞘管和电极同步推送,跨三尖瓣后,整体调整鞘管和电极头端至心室影后下1/3交界处(4、5、7、8区交界区且偏“4、5区”),快速将3830电极顺时针旋转3~4圈,将其锚定在室间隔上(图2);
5. 在LAO体位,调整鞘管头端(通常逆时针旋转),使其与室间隔方向垂直,再将3830电极顺时针旋转6~8圈;
6. 单极起搏(2V@0.4ms),观察监护仪上V1导联QRS波形态,如QRS波尾未出现“r/R”波,则需要进一步缓慢旋入电极,直至V1导联出现“r/R”波,且起搏QRS波变窄,提示电极到达左束支区域;
7. 测定起搏参数;
8. 去除鞘管;
9. 固定电极,并再次测定起搏参数,观察电极形态;

判断LBBaP成功的指标
(1)X线透视下3830电极的最终位置在左束支区域;
(2)单极起搏时呈现右束支阻滞(RBBB)的窄QRS波形(<130 mm);
(3)S-pLVAT<90 ms,增加起搏输出后S-pLVAT突然缩短,或高/低输出下保持S-pLVAT最短且恒定。S-pLVAT指刺激脉冲到V4~V6导联R波顶点的达峰时间。

本文是吴永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