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感冒发烧了,我该怎么办?
“感冒”,是宝宝常患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在医学上也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主要病因:大多数为病毒感染所致,少部分也细菌感染。同时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
主要表现:大部分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等。部分可出现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脐周阵发性疼痛等。
病程:大多数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多在39-40℃,热程3-7天左右,尤以热程1-3天明显。
并发症:常易出现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等并发症。
处理:1、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大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结束后即能自愈。
2、护理: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
3、退热:体温低于38.5℃,四肢暖和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可采用冷敷;温水擦腋下、腹股沟、颈动脉等处。
体温低于38.5℃,但四肢凉,此时可能处于体温上升期,应监测体温,最好每间隔10-15分钟测一次,并采用温水擦四肢,改善末梢循环。
体温超过38.5℃,建议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予药物退热,可选用“对乙酰胺基酚、布洛芬类”退热药,市面上主要以“泰诺林、美林”为主,建议1周岁以下选用“泰诺林”。
建议:3月龄以下小婴儿不主张使用药物退热,主要物理降温和治疗原发病。
四肢冰凉时最好不要冷敷。
4、药物治疗:
如果血像不高,精神好,食睡好,建议主要对症(退热、多饮水、补充维生素C等)治疗。
如果发热超过3天,或者热峰无明显下降趋势,建议就医,并查血常规、CRP
如果患儿有发热,精神不好,或有明显并发症(惊厥等),及时就诊。
本文是娄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