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益生菌”,你了解多少?------谈谈“益生菌”
相信大多数妈妈应该都听过益生菌,但对益生菌熟知的并不多,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下益生菌!
在了解益生菌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微生态制剂”,而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它具有维持和调整机体的微生态平衡,防治疾病和维护宿主健康的作用。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这次我们主要介绍“益生菌”。
益生菌的定义:指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细菌,是相对于病菌而言。
我们知道,人体肠道中定植着1000 余种细菌,数量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 倍,约1013-1014个,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使肠道菌群维持在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出现菌群紊乱(失调和移位),则会引起一些胃肠道疾病和内源性感染。
肠道菌群对协助人体进行生物拮抗(防御感染)、参与营养吸收及代谢、参与免疫系统发育和免疫应答的调节等。
1、原籍菌制剂:指使用原籍定居在人体肠道的细菌株制成的制剂。包括:双歧菌、乳杆菌、酪酸梭菌、粪球菌等
2、共生菌制剂:指原籍不定居在人体肠道,属于外源菌,但其与原籍菌有共同促进的作用。常见的有:芽胞杆菌、枯草杆菌等。
1、腹泻病:急性感染性(病毒、细菌)腹泻病中的效果确切;对于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肠炎的水样泻效果更好;主要在疾病早期(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
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功能性胃肠疾病:常用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小儿厌食症);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痛等。
4、炎症性肠病:主要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肠病。
5、肝胆疾病和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胆汗淤积和婴儿肝炎综合征肝硬化等。
6、幽门螺杆菌感染。
7、湿疹等过敏性疾病:肠道菌群是促进出生后免疫系统成熟和诱导免疫平衡的基本因素,如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建立延迟或紊乱,则导致过敏性疾病及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8、儿童保健。
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微生态制剂引起严重毒副反应的报道。
1、对急性腹泻病患者,宜使用至病情恢复后1 周;
2、对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湿疹、黄疸和婴儿肝炎综合征等患者,使用至症状缓解后1 周为宜;
3、预防性使用则需更长时间,一般3~6个月。
1、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储藏:益生菌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菌量,如储藏不当,造成菌量不足。
2、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泡制: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益生菌中的活菌死亡,这点需注意。
3、绝大多数菌生菌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布拉氏酵母菌除外)。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咯,咱们下次见。为了宝宝的健康,我们愿意随时与您分享科学的育儿知识。
本文是娄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