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于鹏 三甲
于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骨一科

转载 颈椎病

2402人已读

互动百科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脊椎病的一种。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颈椎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积极预防保健的不足,此病在青少年中亦不罕见。


颈椎病 - 概述

颈椎病 英文名称:cervical spondylosis

定义: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少数有眩晕。

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临床症状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严重者会出现偏瘫。此病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患者有年青化的趋势。颈椎病常用外用沃卡恩治疗,效果非常好。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脊椎病的一种。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颈椎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积极预防保健的不足,此病在青少年中亦不罕见。

颈椎病 - 病因病机

颈椎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外伤因素

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

外伤颈椎位于头颅和胸椎之间,是人体脊柱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受伤的机会也较多,青少年时颈部外伤是导致中年后发病的重要因素。据报道5%~15%的颈椎病人有急性外伤史。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后出血、水肿波及椎间孔,骨折碎片移位直接压迫脊髓或血管神经而引起的病理变化,或骨折后局部形成的骨痂刺激脊神经根、脊髓,椎体脱位或半脱位,使椎管变窄等均可产生脊髓的压迫而引起临床症状。

不良姿势

大家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一些人习惯在床上躺着看书、看电视,所以长期以往这样的姿势就导致了颈部劳损,以后就会出现状况,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影响生活。

慢性感染

这是疾病因素导致的颈椎病,由于存在炎症,通过一些特定的渠道作用与颈椎,所以就导致了颈椎病,常见的导致颈椎病的疾病有咽喉炎、龋齿、牙周炎、中耳炎,所以要先治疗这些疾病才可以治好颈椎病,保证身体健康


寒冷、潮湿

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

慢性劳损

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

遗传因素
多与先天性发育有关,如椎管狭窄等,可引起颈椎病发或者发病率高于其他发育正常的人群。


颈椎病 - 疾病类型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轻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症状有的可以自行减轻或缓解、亦可反复发作;个别病例症状顽固,影响生活及工作。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颈椎病是因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压迫到我们的神经、血管、软组织后而引发的一系列颈椎综合症。根据临床症状大致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虽然在临床上可见到各型之间症状、体征彼此夹杂的各种混合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起病缓慢,多无外伤史。但是当头部受到各种原因的外伤时会诱发本病。

主要症状有颈肩背疼痛及颈神经刺激或者受压症状。其重要体征为:

1. 颈部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及僵硬现象。

2. 压痛点在受累颈脊神经的颈椎横突下方及其背支支配的区域。

3.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 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

5. 肩部下压试验阳性。

6. 颈神经受到刺激时,其远隔部位早期表现为疼痛过敏;当受到压迫较重或者时间较久时,其远隔部位表现为感觉减退。

7. 支配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腱的主要神经受到兴奋时 ,腱反射活跃,反之,则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8. 神经根受到压迫后,轻者其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重者尚可以见到肌肉萎缩。

交感性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头部症状、眼耳鼻喉部症状、胃肠道症状以及心血管症状。下面我们来看看每个分类下的具体症状。
1、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2: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3: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
4: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脊髓型:

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颈椎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有的以上肢开始发病,向下肢发展;有的以下肢开始发病,向上肢发展。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

椎动脉型:

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常伴有头晕、黑朦等症状,与颈部旋转有关。

其他型:

指食管压迫型,吞咽有异物感,临床上非常罕见


颈椎病 - 疾病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常以一个类型为主合并有其它几个类型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是:

1、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

2、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3、颈椎病的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4、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5、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6、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7、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颈椎病的症状表现为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颈椎病 -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迷走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及喉上神经损伤。这些损伤易引起:

1. 呛水、声音嘶哑、发音不清等。

2. 可出现甲状腺中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的损伤,此二者常与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相伴而行供应甲状腺血液,同时也参与颈椎脊髓血液的供应,故其损伤后可能引起甲状腺及脊髓功能的不正常,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

3. 椎动脉的损伤,特别在切除骨刺时,常造成大出血及脑部血液供应的减少,有时也影响颈椎脊髓的血液循环。

4. 神经根和脊髓的损伤,在环锯切取椎间盘及刮取椎体后部骨赘时容易出现。

5.吞咽困难:颈椎在劳损和受到外伤时,都会在椎体边缘出现血肿从而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这些小血肿会逐渐骨化,形成骨刺。而食管开端正对着第六颈椎,并与其紧紧相靠。同时该段食管又比较狭窄,当第六颈椎骨质增生时,其前缘骨刺能直接压迫和刺激食管,造成食管周围炎症或水肿,进食时有异物感。其特点是吞咽困难时轻时重,常发作又可自行缓解,胸骨后可有烧灼痛。随着骨刺的生长,尤其是形成鸟嘴样突出,症状便会持续存在。这就是颈椎病引起吞咽困难的原因

颈椎病 - 诊断

颈椎病诊断图

一般检查

1. 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

2. 颈椎活动范围即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

3. 椎间扎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掌轻叩击左手臂背侧,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

4. 椎间扎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5. 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6. 霍夫曼民征检查右手轻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夹住其中指,用拇指叩击中指指甲部,若出现阳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则说明预部脊髓、神经损伤。

7. 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患者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8. 感觉障碍检查对颈椎病人做皮肤感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现的感觉障碍可确定病变颈椎的节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现,出现麻木时已进入中期,感觉完全消失已处在病变的后期。

9. 肌力的检查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肌力都会有所下降,若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

特殊检查

颈椎病患者图


如奎根氏试验、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颈椎静脉造影等。奎根氏试验即通过腰4~5穿刺达椎管内珠网膜下腔而测定脑脊液的压力来断定有无梗阻。

也可以从脑脊液生化检查中根据其蛋白量的升高来推断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压情况,从而有助于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内注入碘制剂或空气来进行脊髓造影。它有助于对椎管及椎管内各种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脊髓本身疾病、肿瘤、颈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压及椎管测量等;还可以明确脊髓受压部位与范围。

奎根氏试验

奎根氏试验即通过腰4~5穿刺达椎管内珠网膜下腔而测定脑脊液的压力来断定有无梗阻。也可以从脑脊液生化检查中根据其蛋白量的升高来推断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压情况,从而有助于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内注入碘制剂或空气来进行脊髓造影。它有助于对椎管及椎管内各种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脊髓本身疾病、肿瘤、颈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压及椎管测量等;还可以明确脊髓受压部位与范围。但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使用造影剂可出现各种反应,具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要从严掌握。
椎动脉造影

椎动脉造影是通过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进行穿刺造影,或者切开肱动脉或股动脉进行插管造影。主要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是减压术前的常规检查,可确定施术部位及范围。
脊髓动脉造影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根据病情挑选直接向颈髓供血的动脉注入适量造影剂,根据其造影结果可确定肿瘤部位,诊断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缺血、椎体后缘致压物等。
颈椎静脉造影

颈椎静脉造影即将造影剂由胸锁乳突肌内缘直接注入椎体内,通过静脉回流,显示出椎外静脉和椎内静脉的形态和流速等变化,据此推断椎管内外病变情况,对颈椎病合并脊髓症状者尤为适用。


颈椎病 - 鉴别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劲神经根肿瘤: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根性疼痛,有典型节段性损害体征。可借助MRI和脊髓造影进行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不明,可能和劳损,韧带退行性变有关,东方人发病率较白种人明显高。骨化的后纵韧带可为节段性或连续性,当骨化的后纵韧带厚度超过颈椎椎管的30%时,即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在X线片的侧位及CT上可明确显示此种病变,诊断较容易。

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此二型颈椎病在临床表现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且可同时存在,故放在一起讨论。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相同的心前区痛,心律紊乱等表现,但前者没有上肢节段性疼痛和感觉异常。心电图检查有病理性改变,用血管扩张剂可缓解症状。

2.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患侧上肢乏力,沉重,疼痛及麻木。检查可发现患侧上肢血压低于健侧,桡动脉搏动减弱及患侧锁骨处可闻及血管杂音,此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方法主要是行椎动脉造影,如发现锁骨下动脉起始端狭窄或者闭塞,伴患侧椎动脉血液向锁骨下动脉远端逆流,则诊断肯定。


颈椎病 - 治疗措施

颈、腰椎病的传统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可选择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磁疗

具有镇痛、消炎、降压、安眠、止泄、止痒等作用。即是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
我国在古代就用磁疗治病。60年代初用铁氧体磁块贴敷穴位治高血压、关节炎等症状。截止目前,我国的磁疗已进入多层次、多学科、多水平和深入提高的阶段。对磁疗的理论,生物效应,临床适应症,方法学,磁疗产品研究等,都有较明确的论证。磁疗已成为日产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有许多医疗工作者对机理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多种磁疗服饰、磁疗睡眠系统正在向高层次发展。尤其是对于颈椎病的日常治疗中,可以结合日常的生活习惯,使用带有磁疗功能的康金舒乐的枕头来使用,既满足每日睡眠对枕头的要求,又在潜移默化的随眠中达到治疗的效果,一举两得。其中医用钕铁硼又名永磁体,属于中医磁疗中最好的材料,它的磁场频率与人体本身的磁场能产生协调一致,不但不会引起人体本身磁场的紊乱,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人体生物电磁能增强,推动人体经气运行,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有效止痛的作用。在生物磁场的作用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加速炎症渗出物吸收和消散,产生缓解疼痛,增加颈部肌肉血氧交换的饱和度,从而加强颈部肌肉保护颈椎的效应。

运动疗法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牵引治疗

“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患者,颈椎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牵引不但不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相反牵引拉直了颈椎,反而弱化颈椎生理曲度,故颈椎病应慎用牵引疗法。

牵引治疗分“上吊式牵引”还有“仰卧式牵引”两种,专业的医院用的是仰卧式牵引,传统牵引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上吊”牵引,这种上吊式牵引没有遵循人体正常的生理曲度,只会把已经变直的生理曲度越拉越直,短期患者可能感觉颈椎病症状减轻,长久来看由于没有符合生理曲度使病情越来越重。目前来说比较专业的牵引是仰卧式牵引,仰卧式牵引以恢复生理曲线为治疗核心,通过仰卧生理曲线牵引,让变直了的颈椎“队形”归位,恢复其原先的生理状态及功能。

按摩推拿疗法
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

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多样的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普长因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正骨治疗

病人先进行推拿、按摩放松肌肉后正骨。该方法有较好的疗效,效果也较快。但有一定的危险,要在专业好的大夫进行。


美式整脊疗法

脊骨神经医学又名美式整脊疗法它是以脊椎解剖学、生物力学、X线学为基础,并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矫正手法的独立学科。是一门集哲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专用词Chiropractic被用来表示这个新的专业。脊骨神经医学注重人体的整体研究,强调人体内部各器官及组织的相互关系,寻求一种维护、修复自然生理平衡与物理平衡的方法。通过自然疗法矫正不正常的脊椎位移,调整脊椎不合理的变形,改变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解除可能存在的对脊神经或血管的干扰,从根本上逐渐改变和消除致病因素,从而达到彻底治病、及预防的效果。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脊骨神经学从人体的整体平衡着手,来认识人体内部的奥秘,以达到使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通过病人的X光片对病人进行分析,对病情进行整体研究,通过手法复位治疗,让病人的颈椎恢复正常状态。


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的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或脊髓型颈椎病症状进行性加重者适于手术治疗。

根据手术途径不同,可分为前路手术,前外侧手术及后路手术三种。

(1)前路及前外侧手术:适合于切除突出之椎间盘,椎体后方骨赘及构椎关节骨赘,以解除对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压迫。同时可进行椎间盘植骨融合术,以稳定脊柱。

(2)后路手术:主要是通过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达到对脊髓的减压。在椎板切除不多即能达到减压目的时,也可辅以后方脊柱融合术。

颈椎病 - 康复操

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颈椎病康复操中不少动作对颈椎病有独特疗效;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

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乎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
1.双掌擦颈 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左右来回摩擦100次。
2.左顾右盼 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
3.前后点头 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4.旋肩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5.颈项争力 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两腿不动,头转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左侧,10次。
6.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
7.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刘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8.翘首望月 头用力左旋、并尽量后仰,眼看左上方5秒钟,复原后,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钟。
9.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10.放眼观景 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劳宫穴相叠,虚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钟,收操。


颈椎病 - 预防措施

1.多多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2.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3.多吃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食物,这些东西都具有补肾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

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5.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6.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7.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8.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9.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10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职业病

颈椎病将列职业病目录

长期从事财会、写作、打字、办公室等职业的伏案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低头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

201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防治法》)修订职业病的目录,其中鼠标手和颈椎病等白领群体中常见的疾病,将有望列入职业病目录。

护理措施

一、疼痛护理:

1、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肌松弛剂和镇静剂,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2、推拿按摩和理疗:可减轻肌痉挛,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炎性消退水肿。推拿手法需轻柔,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增加损伤。

3、颌枕带牵引:可解除肌痉挛、增大椎间隙、减少椎间盘压力,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力和对椎动脉的刺激,并使嵌顿于小关节内的滑膜皱襞复位。坐位与卧位都可进行牵引,牵引量2-6kg,牵引时间以项、背部肌能耐受为限,每日数次,每次1h。如无不适,可行持续牵引,每日6-8h,2周为一个疗程。脊髓型劲椎病一般不宜作此牵引。

二、手术患者护理:

1.手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 2)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以适应术中牵引气管、食管的操作。 3)俯卧位训练:以适应术中体位。 4)术前常规准备。

2.手术后护理:1)保持颈部制动:用颈围固定颈部,颈围松紧适宜。术后一周,行头颈胸石膏或支具固定。2)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手术患者床旁应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3)伤口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应观察呼吸、血压、伤口敷料有无渗湿,记录引流液的性质与量。4)加强基础护理。

三、健康教育

1.纠正日常生活、工作、休息时头、颈、肩的不良姿势,保持颈部平直。加强功能锻炼,可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2.选择正确的睡眠体位和适当的枕头。

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1.长时间低头看书、坐办公室人员:长时间保持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导 致局部过度活动,损伤局部椎间盘、韧带等,易发生颈椎病。

2.头颈部外伤人员:头颈部外伤并不直接引起颈椎病,但却往往是颈椎病产生症状的加重因素,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造成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外加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甚至瘫痪发生。在不适当的颈部按摩也常有瘫痪发生的报道。

3.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4.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也是发病基础。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疾病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常以一个类型为主合并有其它几个类型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是:

1、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

2、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3、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4、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5、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6、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7、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

8、吞咽障碍:由骨质增生引起的颈椎病或由于颈椎病病理性刺激交感神经时,会导致食管痉挛或吞咽困难,但很少人会把它与颈椎病联系起来

9、颈椎病经常会造成脖子疼痛、肩膀疼痛、后背筋紧绷、颈部僵硬,甚至造成脖子疼痛、难以旋转等。这些多是由于久坐不动和冷气过足和吹冷气时间过长引起。

10、患者表现出的头疼、头晕、视力下降、出汗不正常、脸的一面发热,头晕严重的甚至会摔倒等也是颈椎病的常见症状。

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颈椎病 - 注意事项
一、改善与调整睡眠状态。人每天有l/3时间卧床,睡眠姿势不当会加剧颈椎间盘内压力,使颈椎周围韧带、肌肉疲劳,诱发颈椎病。为使颈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应注意几点:

①枕头的高度应适中。枕头的形状以中问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优点是对颈部可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

②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豌、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二、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颈椎迟变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或某种持定体位有密切关系。不良体位会导致椎问盘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状。对长时间伏案工作者的建议:

①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读书写字30分钟后应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

②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制作一与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扳,伏案工作时能减少颈椎前屈和颈椎问隙内压力

于鹏
于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骨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