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有约】进食-吞咽障碍患者如何进行口腔照护建议(上篇)
对于进食-吞咽障碍患者及其照护者,在日常口腔照护过程中,不能仅限于“吃完饭就刷牙”这一原则,而是要以广义的观点,将进食-吞咽障碍的状况也列入思考范围,并思考如何进行口腔照护,以帮助患者开心、安心、美味的品尝食物。
一.进食-吞咽障碍患者为何需要口腔照护?
由于口腔内部的卫生状况,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口腔的多种功能,因此进食-吞咽障碍康复与口腔照护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1.误吸引起的肺炎菌种大多是存在于口腔内部的细菌,口腔内细菌会与食物或唾液等分泌物一起进入呼吸道引发肺炎。鼻饲饮食患者虽然不经口腔进食,但也会有带有口腔细菌的唾液等分泌物误吸进入呼吸道引发肺炎风险。因此,口腔照护是预防误吸性肺炎的重要工作。
2.由于未清洁干净的口腔,在进食过程中无法正确反应食物带来的正面刺激,在进食过程中感受不到食物的美味,辨别不清食物的硬度及大小,进而无法做出对应的运动,增加食物误吸的风险。
综上所述,对进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照护,可推进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有效口腔照护非常必要。
二.何时该进行口腔照护?
1.餐前
在用餐前,先检查患者的口腔内部情况:①确认是否有痰液等分泌物或是上一餐的食物残渣。②确认口腔是否干燥、唾液是否粘稠。
方法:先将口腔清洁干净,然后在进食,特别是因为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减少及张口呼吸,起床后常会出现口腔干燥或吞咽困难现象,并且,误咽现象常发生在进食第一口食物时,必须进行餐前的口腔照护。
2.餐后
当用餐结束后,需进一步检查患者的口腔内部情况:①检查口腔内食物残渣。②检查食物残渣残留位置及性状,以确认目前患者进食形式及进食食物性状是否合适。
方法:用软毛牙刷清理干净食物残渣,同时,确定下一餐适合患者进食的形式及食物性状,以减少进食后口腔内食物残留量。
3.就寝前
在患者就寝前,检查患者口腔内情况:①口腔内是否有食物残渣。②口腔内是否残留粘性唾液。③咽部是否有未清除的痰液滞留。因为人体在睡眠阶段的咳嗽反射能力降低,上述情况的存在会增加呛噎风险。
方法:清理口腔内食物残渣、粘稠唾液及咽部滞留痰液,维持口腔清洁。再有,除口腔照护外,吃饱之后切勿让患者立即躺下,卧床患者在进食体位下至少维持30分钟以上,防止食物反流到咽部引起误吸,甚至窒息的风险。最安全的餐后就寝时间在餐后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三.该清洁哪些地方?
口腔内部容易残留食物和黏液的地方,就是我们应该清洁的地方如图所示。
① 上颚。②口腔前庭(齿列外侧,也就是牙齿与脸颊及唇齿之间,没有牙的高龄者则脸颊及口唇内侧)。③牙齿与舌头之间。④牙齿内外侧。⑤假牙整体(上下左右面)。
四.口腔照护的方法
1.物品准备:
① 软毛牙刷。②海绵刷(可用纱布或海绵代替)。③舌刷(可用软毛牙刷代替)。④张口器。⑤纱布棒。⑥小喷瓶。⑦杯子3个,分别用于装清水、装消毒漱口水(不喜欢消毒漱口水味道,可用绿茶水替代,绿茶里含有儿茶素具有杀菌作用。)、接漱口后的漱口水。
2.清洁顺序:
① 有活动假牙的,先取下假牙,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
② 检查口腔内部,对原有牙齿进行刷牙清洁。(软毛牙刷)
③ 清洁口腔前庭。(海绵刷或软毛牙刷)
④ 清洁牙齿与舌头之间。(海绵刷或纱布棒)
⑤ 从中间开始由内至外清洁舌头。(舌刷或软毛牙刷)
⑥ 从中间开始由内至外清洁上颚。(软毛牙刷或海绵刷)
⑦ 可以漱口的患者就自己漱口,不能自己漱口的患者,用海绵刷(没有海绵刷可用纱布或海绵替代)反复吸取口腔内部的水。
⑧ 张口困难的用张口器辅助维持张口状态,然后进行口腔清洁照护。
⑨ 口腔干燥患者用小喷瓶向口腔内喷水,以湿润口腔。
(本文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康复医学科郑兰娥老师创作,如有转载请表明出处)
本文是常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