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和外观,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压力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是治疗后复发率最小的方法。
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能够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作为辅助治疗的药物很多,如地奥司明等。压力治疗可以应用弹力绷带、弹力袜、空气压力波或空气正负压等。短期或住院期间可以用弹力绷带、空气压力波或空气正负压治疗,长期压力治疗用弹力袜比较方便。弹力袜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还能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其中Ⅱ级压力梯度(20-30 mmHg)的弹力袜效果最佳。但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长期穿弹力袜的依从性不高,在需要通过长期穿弹力袜以预防静脉性溃疡的患者中,仅有37%-47%的坚持应用超过1年,其原因是对患者健康教育的缺乏和相对较高的花费,也有部分患者出于美观考虑而放弃穿弹力袜。压力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减少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是下肢曲张静脉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
手术治疗:目前,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点式剥脱术,腔内激光消融术,泡沫硬化疗法。
1.高位结扎剥脱术:通过一个大概2~3cm的切口,将隐静脉汇入深静脉的地方分离并结扎,然后将隐静脉主干通过静脉剥脱器将其从体内完整剥离。高位接剥脱术是治疗隐静脉曲张最经典的术式,由于完整取出隐静脉主干,术后复发的几率最小,治疗最彻底。但体表有切口,静脉剥离过程对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创伤,术后短期内可能存在不适症状。但随着手术技术和剥脱器的改进,这种传统的开放手术也越来越达到微创的效果,切口更小,恢复更快,术后不适反应逐渐减少。
2.点式剥脱术:可与隐静脉主干的结扎剥脱术同时进行,用于处理浅表曲张的隐静脉小分支。传统点式剥脱术的切口大概在2~3mm。也有医生提出,隐静脉主干的反流病变是由浅表曲张静脉分支的反流引起的,主张仅处理曲张的浅表分支静脉,就可以减轻隐静脉主干的反流和静脉压力。基于这个理论,有些医生将点式静脉切除术作为独立的术式进行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而不处理隐静脉主干。这种术式目前只在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流行。
3.腔内激光消融术(EVLA):这是一种通过热效应将曲张静脉从腔内烧闭的微创手术方式。无需皮肤切口,通过经皮穿刺就可以完成。通过穿刺部位,将可以发射激光的导管送入目标静脉内,导管头端在静脉腔内释放热量,让静脉管腔闭合。在烧灼的静脉周围,需要注意适当降温,避免周围软组织受热损伤。激光消融术可以用于隐静脉主干及其分支。由于激光导管发射热量的部位只在头端一点,操作技术不熟练时可能造成静脉段烧灼不连续,治疗不彻底,造成远期复发或闭合不全的静脉段反复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作。因此这项技术对医生的操作经验技巧要求较高,在熟练掌握激光消融术技术的医生手中,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泡沫硬化疗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向血管内注射一种特殊的物质——硬化剂,利用硬化剂对静脉壁的化学刺激来闭合曲张的静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隐静脉主干,也可用于其浅表分支和交通静脉。硬化剂还可以用于消除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皮下网状静脉,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手术方式独有的优势。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硬化剂制剂类型,一种是液体制剂,一种是泡沫制剂。与液体硬化剂相比,泡沫硬化剂与静脉内壁的接触面积更大、血管闭合更均匀、硬化剂用量更少。
本文是何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