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心悸”二三事
心悸是门诊常见的就诊症状之一。相信大多数忙于工作和事业的人,在燃尽一根根烟卷、熬过一个个通宵、喝着一杯杯浓茶或咖啡来保持精力的时候都会体验到这种令人不快的感觉,虽然心悸症状听起来很简单,但因为受其困扰的人很多,有必要深入聊一聊。
1、心悸包括哪些感觉?
病人对心悸的描述各种各样比如:心跳很慌或咚咚的像敲鼓或跳两下停一下或突然不跳了或心跳很乱像做贼或突然跳到了嗓子眼或骤然掉下去等等都是病人常用来描述的心悸的感觉。
2、心悸是怎么产生的?
心悸的感觉实际上是异常有力的心跳对胸壁产生的冲击力。心跳无论快与慢都会产生心悸,心跳不规律也会产生心悸,医学上称前者为心率异常,后者为心律异常。
(1)心率异常:所有正常人的心率都是窦性心率,心率超过100次/分时定义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定义为窦性心动过缓,无论窦性心动过速还是过缓都会引起心悸。窦性心动过速是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标志,交感活性增高引发的心跳加快、强有力的心肌收缩冲击胸壁出现心悸。窦性心动过缓见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或者窦房结功能障碍或传导障碍时,此时每一次心跳必须比正常时更有力,才能把潴留在心脏的血液排出去,心肌运动幅度增大撞击胸壁同样产生心悸的感觉,心跳不快但很有力。除了窦性心动过速和过慢外,非窦性心率过快或过慢同样产生心悸。
(2)心律异常: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各种房早、室早、房速、室速、房扑、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节律异常引起的长短不一的心脏舒张期导致心肌运动幅度或强或弱,对胸壁的冲击也因而发生改变,时强时弱,从而产生心悸。
3、心悸病情严重吗?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回答起来很难。症状的轻重和病情的轻重不能划等号,症状的轻重与人的感受能力有关,而病情的轻重则取决于引发症状的背后原因,有时候心悸症状很轻但病情很重,反之也然。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心悸时不要掉以轻心,需进行相应检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免贻误病情。
通过心悸的伴随症状可推断其背后的原因、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心悸发生时,若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时受到影响,提示病情严重,比如伴发胸痛、胸闷、喘息;头晕、视物模糊、黑朦甚至晕厥、抽搐等;心悸发作时血压下降提示病情严重;另外部分患者如老年、糖尿病以及部分感知功能减退的患者,虽然伴发症状不多,但病情可能会很严重。
此外,心悸也可能是其它疾病加重的表现,比如由其它原因导致的血压下降会反射性地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出现心悸症状,而且此症状还可能是疾病表现出来的唯一症状,所以需要细加甄别。
尽管心悸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但必须指出门诊遇到的大多数无伴发症状的心悸,尤其是见于中青年人的心悸多由紧张、焦虑、剧烈运动、长期饮用咖啡或浓茶,或过度劳累或甲亢或电解质紊乱或糖尿病早期等引发的心率增快或房早和室早所致,通常情况下并不严重。
本文是范书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