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飞 三甲
杨飞 副主任医师
中山三院 泌尿外科

女性间质性膀胱炎——不可忽视的疾病

4031人已读

**,今年46岁,平时身体一直比较健康,除了偶尔感冒外几乎没有生过其他什么病,在家主要是做做家务活,以及负责老公和两个小孩的三餐,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快乐,让外人也很是羡慕。殊不知,近一年来有个问题开始困扰着李太太,那就是老是想去上厕所(尿频尿急),白天几乎是1个小时要跑去厕所一次,而每次小便量也不多,晚上入睡以后也要起床上3-5次厕所,偶尔小腹部还会有些不舒服。这样的日子让李太太每天过得很压抑,现在不敢出门,因为一出门就惦记着哪里有厕所,同时也很少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了。去了医院看病,查了小便白细胞也不高,吃了药效果不佳,做了其他很多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来,究竟李太太是得了什么病?

大多数女性,特别是已婚的中青年女性常有这样的经历:外出时,顾虑重重、把找厕所当成头等大事,担心“尿急”袭来,甚至不小心尿湿内裤;夜间因不断有“排尿感”,需反复起夜如厕,影响睡眠、生活和工作;有些人还伴有小腹不适、排尿时间延长和排尿痛。上述症状经常反复,治疗似乎又无良方,会令人非常苦恼。医学上将尿频、尿急经常反复、迁延不愈、医学检查没有发现有任何细菌感染和膀胱尿道器质性异常病变的,以往称之为“女性尿道综合症”,现我们叫做“间质性膀胱炎”。

有关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多认为和感染密切有关。但是对于绝经后的妇女来说,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尿道粘膜发生萎缩性改变,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反复发作的病人,尿道往往有解剖异常,如尿道憩室、尿道肉阜等。体内激素平衡紊乱、周围环境刺激影响以及膀胱粘膜壁的破坏等学说曾被提出,但都未被广泛接受。神经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也曾被提出,但这些病因都有着较多的争议。到目前为止仍未达成一个共同的认识。

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小腹部疼痛或不适,症状轻重不一、表现各异。有的尿意急迫难忍,甚至发生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出现“尿急”和“夜尿次数多”常常与控制排尿的膀胱和尿道功能发生异常有关。正常人,当膀胱储存尿液400毫升左右时,便会产生“尿意”,这时她们会从容的找到附近的厕所,完成排尿。而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由于膀胱壁平滑肌在储尿期发生频繁收缩,会产生强烈的急于如厕的“排尿感”,医学上称之为“尿急”。这种“尿急”是难以控制的。因此,常常会发生尿液在如厕前漏出,称之为“尿失禁”。有患者用抗菌素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常反复;另一些患者可能开始对抗菌素反应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差。疼痛方式也常变化,多描述下腹部压迫感或疼痛,次之在尿道内或阴道入口处局限性不适,性交困难等。常常突然或周期性发作,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发作后不经特殊治疗就可自愈。

在间质性膀胱炎的确切病因搞清之前,首先是针对症状的治疗,其次是针对发病因素的治疗。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选择适当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休息、锻炼、坐浴、针刺治疗、抗胆碱能药、镇静剂和心理治疗(精神治疗)。虽然间质性膀胱炎未确定属于细菌感染引起,但感染因素确是一个始终不能排除的因素,故仍主张发作时,适当选用抗菌素治疗。在这基础之上,建议行膀胱镜检和麻醉下膀胱水扩张,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同时水扩张还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根据膀胱镜下表现明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可以指导膀胱镜检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的选择。膀胱内药物灌注是目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有肝素、透明质酸钠和二甲基亚砜,坚持疗程的治疗后症状可以明显的改善。因此,女性患者在有尿频、尿急和小腹痛不适者,应该及时就医。


杨飞
杨飞 副主任医师
中山三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