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的问题永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的违抗、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对立违抗性障碍通常被认为是品行障碍的一种较温和的形式,但并非所有对立违抗障碍患者都会发展为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特征是易怒、不服从、或行为障碍,长期社会适应不良,违反基本社会规范、侵犯他人权利。有研究发现破坏性行为可能与执行功能受损、自我调节功能下降、面部情绪识别受损有关。
对立违抗障碍与品行障碍都与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和内化问题高度共病,两者的共病估计高达 35%。很少有直接比较对立违抗性障碍与品行障碍的执行功能和情绪识别差异,且在研究对立违抗性障碍与品行障碍的对象中对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合并症的控制欠佳。
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系的 Renee Kleine Deters 教授等人将对抗性违抗和/或品行障碍的执行功能和情绪识别功能进行了探讨,其结果近期发表于 The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该研究比较了 8-18 岁的 123 个男孩、55 个女孩的执行功能(视觉工作记忆,视觉注意力,抑制性控制)和情绪识别功能。其中,对立违抗障碍 44 人,品行障碍(有或无对立违抗障碍)48 人,健康对照 86 人。研究还将对立违抗性障碍、行为障碍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症状得分及内化症状与所有结局指标相关,包括执行功能与情感识别指标。
结果发现行为障碍与对立违抗性障碍可能存在独特的神经认知机制,挑战了认为对立违抗性障碍、行为障碍的青年人的神经心理障碍是由合并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驱动的观点。
具体而言,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对立违抗性障碍和行为障碍组的视觉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都存在缺陷。行为障碍组的情绪识别方面如愤怒、厌恶、恐惧、幸福和悲伤识别受到更多的损害。在没有品行障碍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组中,只有愤怒识别能力受损。视觉工作记忆与所有基本情绪的面部情绪识别有关。
研究结果对这些青少年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思路,对于没有品行障碍的对立违抗性障碍患者需侧重改善愤怒识别和自我控制方面的治疗,而品行障碍的治疗则需针对普遍的情绪识别问题进行改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