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丽_好大夫在线
2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新生儿科常见皮肤病

发表者:郭秀丽 人已读

皮肤科住院总满院奔波会诊,新生儿科是「常客」,现盘点一下新生儿科会诊常遇见的皮肤问题。

1. 新生儿的干燥剥落性皮肤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因子宫内堆积的角质层还没有脱落,皮肤出现干燥和裂纹(图 1,图 2),注意护理,予以保湿。

mmexport1592352870276.jpg

2. 皮脂腺增生 好发于新生儿鼻区和面颊,表现为皮脂腺开口处的黄色小丘疹,针头大小,密集分布(图 2A,图 2B),4~6 个月可消退。

mmexport1592352874571.jpg

3. 吸吮水疱新生儿前臂、腕部、手背(图 3A)、手指、上唇 (图 3B),表现为无炎症的皮肤上单发的完整椭圆形水疱,也可破溃形成糜烂。

mmexport1592352878784.jpg

4. 新生儿毒性红斑通常在出生后 3 日发病,病程 7~10 天,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近端,不累及掌跖。皮损形态多样,可见红斑;红斑中央黄色、白色丘疹风团或水疱、脓疱,皮损数量数个至数百个不等(图 4A,图 B)。具有自限性,不需特殊治疗。

mmexport1592352882998.jpg

5. 蒙古斑出生后即有,好发于腰骶部、臀部,偶可发生于肩背部、四肢,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灰色蓝、暗蓝、青褐色斑(图 5A,图 5B),可逐渐自行消退。

mmexport1592352886615.jpg

6. 新生儿痤疮出生后至 4 周发病,男婴常见,好发于面部,可累及头皮、颈部、上胸部,典型表现为红色丘疹、丘脓疱疹,部分可见粉刺(图 6A,图 6B),具有自限性,严重者可外用抗生素制剂和角质剥脱剂。

mmexport1592352890077.jpg

7. 特应性皮炎(婴儿期)出生 ~2 岁内发病,初发皮损为面部红斑,表面针尖大小丘疹、丘疱疹,密集分布,糜烂、破溃、渗出、结痂等,多形性(图 7A,图 7B),可迅速发展累及头皮、躯干、四肢。治疗方面,加强患教,注意皮肤护理,根据皮损选择不同剂型,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时,合理选择相应外用药。

mmexport1592352893452.jpg

8. 脂溢性皮炎在出生后第 1 月发病,好发于头皮、眉区、鼻唇沟,油腻性黄色痂壳或鳞屑,具有自限性(图 8A,图 8B),少数可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治疗方面,可选择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复方制剂。

mmexport1592352897638.jpg

9. 间擦疹好发于皱褶部位,如颈部、腋下、脐周、腹股沟,皮损表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红斑,境界清楚,逐渐加重,出现浸渍、糜烂、渗出(图 9A, 图 9B)。注意保持皱褶部位皮肤清洁、干燥,红斑可予以粉剂,发生糜烂渗出可溶液冷敷、氧化锌糊剂等。

mmexport1592352900813.jpg

10. 尿布皮炎好发于 3 周 ~2 岁婴幼儿,尿布区潮红、浸润,随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皮肤炎症反应逐渐加重,出现红斑、斑块、结节,严重时糜烂、溃疡(图 10A、图 10B)、继发感染。

mmexport1592352904370.jpg

11. 粟丘疹约 40% 的新生儿有皮肤粟丘疹,好发于前额、面颊和鼻区,表现为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图 11A,图 11B),直径 1~2 mm。可自行破裂、剥落,无需特殊治疗。

mmexport1592352907641.jpg

12. 婴儿血管瘤出生时可出现,初起为充血性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迅速增殖形成鲜红色肿块,质地柔软,高出皮面,境界清楚,单个或数个(图 1A,图 1B),偶见整个肢体受累者。

mmexport1592353929461.jpg

13. 鲑鱼色斑多数出生时出现,位于额部、枕后部(图 2A)、上眼睑(图 2B)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而不规则,大部分可自行消退。

mmexport1592353933122.jpg

14. 鲜红斑痣多数出生时出现,好发于头面、颈部,典型表现为一个或数个淡红色至暗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而不规则,压之可褪色,一般无自觉症状(图 3A)。部分头面部鲜红斑痣可出现神经、眼部受累,成为 Sturge-Weber 综合征。肢体部位发生鲜红斑痣型的毛细血管畸形、受累肢体肥大,警惕 KT 综合征,以血管畸形、静脉曲张、软组织及骨肥大三联征为主要表现(图 3B)。

mmexport1592353936557.jpg

15.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出生时或出生后数日发生皮损,好发于四肢或躯干,通常累及单个肢体,表现为蓝紫色或青紫色网状斑,外观呈大理石样特征性改变,可出现萎缩或继发坏死、溃疡,并遗留萎缩性瘢痕(图 4A,图 4B)。大多数皮损随年龄逐渐好转,部分儿童期可自行消退。

mmexport1592353939900.jpg

16. 皮脂腺痣出生时即有,好发于头皮、面部,表现为黄色、橙色斑块,常单发,略高于皮面,表面蜡样光泽,圆形、卵圆形或者条带状斑块,表面平滑或者呈颗粒状,无毛发(图 5A,图 5B)。皮脂腺痣具有继发肿瘤风险,如基底细胞癌,首选手术切除。

mmexport1592353944523.jpg

17.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出生即有,全身各处均可发病,褐色、棕黑色、黑色斑块,界限清楚,表面常有粗黑发(图 6A,图 6B),大小差异显著,直径大于 20 cm 为巨型(新生儿头皮>9 cm,躯干 >6 cm 均为巨痣)。

mmexport1592353947779.jpg

18. 先天性表皮发育不良

主要见于头皮,表现为溃疡 (图 7A) 或者皮肤光滑菲薄、呈羊皮纸样外观,周围一圈毛发围绕(图 7B)。面部、躯干、四肢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皮肤缺损,基底暗红色。部分可能伴发唇裂、腭裂、并趾(指)畸形、缺趾(指)、先天性心脏病。

mmexport1592353951546.jpg

19. 肥大细胞瘤

主要见于婴儿,多见于四肢,也可见于躯干、面部、头皮,一般不累及掌跖,表现为红棕色或褐色斑块、结节,常单发,摩擦后可出现水疱,边界清楚(图 8A、8B)

mmexport1592353955579.jpg

20. 色素失禁症X 连锁显性遗传病,具有女性发病倾向,男性胎儿常死于宫内。典型临床表现分 1 期,一期为红斑及水疱期,多数出生时或出生后 1~2 周发病,表现为水疱,呈不规则或条索排列,主要累及躯干、四肢(见图 9)。二期疣状损害期,三期色素沉着期,四期萎缩期。

mmexport1592353959476.jpg

mmexport1592353962614.jpg

参考文献

1. 马琳,儿童皮肤病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4

2. 张学军等,皮肤性病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0


本文是郭秀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