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雪梅 三甲
李雪梅 副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风湿免疫-变态反应科

痛风是吃出来的病吗?

1714人已读


痛风自古以来被称为“帝王病”,“富贵病”,因此痛风被认为是吃出来的病,然而,随社会发展,对痛风有科学的认识,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高尿酸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直接相关,2017年调查显示在我国高尿酸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因此,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人群极速增长,该病的规范治疗迫在眉睫。

血尿酸升高时尿酸会在血管内形成尿酸盐结晶并析出,析出的尿酸盐结晶可随之血流沉积到关节、软组织,沉积的尿酸盐结晶诱发关节及软组织急性的炎症即发生痛风,同时这些尿酸结晶也会析出沉积导多个脏器和组织,比如沉积血管壁,导致早发动脉硬化,早发冠心病,脑梗塞,沉积在肾小管管腔或肾间质中,导致痛风肾病,泌尿系统结石和肾功能不全,沉积在胰腺,导致糖尿病等。因此说痛风不仅仅是关节炎,它的的危害是极大,必须重视。

既然我们了解痛风的主要病因是高尿酸血症,而导致高尿酸的又主要原因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问题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因此调节嘌呤代谢紊乱和改善尿酸排泄障碍,就成为有效的治疗痛风关键环节了。

首先,针对嘌呤代谢紊乱需要从多方面的干预:第一,改善体内嘌呤代谢紊乱状态,通过规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减轻体重,忌烟限酒(啤酒和白酒),适当有氧运动,减轻精神压力,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疾病;第二,降低外源性嘌呤的摄入,通过控制高嘌呤饮食的摄入,高嘌呤饮食包括(浓汤,动物内脏,海鲜等),减少甜食摄入,禁止果糖和碳酸饮料减少饮品等,从而降低外源性的嘌呤摄入,第三,降低内源性嘌呤合成,如果经过生活调理和限制高嘌呤饮食仍以持续的高尿酸血症,建议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治疗(别嘌呤醇、非布司他),能够从源头上抑制尿酸合成减少而降低血尿酸。

另一方面是针对尿酸排泄障碍的干预措施:平常养成多喝白开水的好习惯,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能够很好的促进尿酸的排泄,如果能适当的喝苏打水或服用碳酸氢钠片,同时让尿偏碱性(PH值在6.2-6.8之间),能更好的促进尿酸排出,切记PH大于7发生泌尿系统结石否风险增加。如果对于上述措施仍有持续高尿酸的患者,还可以予以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治疗(比如本秀马龙),需要注意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用药前最好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筛查除外泌尿系统结石,如果存在泌尿系统结石者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是禁用的。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了痛风不是吃出来的病,之所以痛风患者要强调低嘌呤饮食主要是减少外源性嘌呤摄入导致的高尿酸,外源性嘌呤摄入后不参与体内代谢,迅速产生尿酸导致体内尿酸突然升高,而尿酸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尿酸波动)正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诱因,了解了这个机理,也就能理解刚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时不能剂量过高和药量过大,突然的血尿酸降到导致痛风发作,所以服用任何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指南都推荐要滴定模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合适的药物剂量。

痛风发作了,我该怎么办?当痛风急性发作时,需要休息,减少关节活动,适当抬高患肢,可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片,洛索洛芬钠片,扶他林片等),也可以口服秋水仙碱治疗,秋水仙碱在痛风急性发作初期服药2片,1小时后可再追加秋水仙碱1片,第二日可继续服用秋水仙碱12/日,止痛药及秋水仙碱痛风发作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另外除预防痛风发作外止痛药和秋水仙碱都是短期用药,痛风急性期好后可停药。

痛风关节炎,是急性关节炎,经过抗炎止痛治疗,很快就会好转治愈,但会反复发作,为了减少和治愈痛风发作,需要长期规律降尿酸治疗,痛风降尿酸的达标值是血尿酸持续小于360umol/l,如果有痛风石,肾病等并发症,建议血尿酸控制在240-300umol/l,这样痛风石可以逐渐溶解,让痛风患者避免手术也能恢复健康。

当患者血尿酸已经达标,饮食也可以适当放宽,可以中等嘌呤的饮食了,如淡水鱼,鸡鸭,豆制品等,但仍然要慎食高嘌呤饮食。痛风发作除了前面已经提及的高嘌呤食物、血尿酸波动,还有肢体的受凉、外伤,活动过度,吸烟,甚至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等,所以治愈痛风综合干至关重要,只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医患携手痛风才能彻底根治。



李雪梅
李雪梅 副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风湿免疫-变态反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