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喝酒那些事
子阳学医
一、酒为百药之首
在我国,酒的历史十分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酒与人们的生活之密切也是一般饮料不可比拟的,迎亲嫁娶,好友相聚,无不以酒来联络感情,活跃气氛。正所谓无酒不成宴。酒在医疗上还被作为药物使用,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风湿病、关节炎等等。故在我国民间有“酒为百药之首”的说法。在古医药方中,很多方剂中都使用了酒。因此,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饮酒的习惯,逢年过节,酒更是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品。
二、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最近有学者在国外某杂志发表了饮用茅台酒可预防肝癌的论文,引起广泛关注,虽然我还不能认可这样的结论,尤其是奉劝患有肝病的朋友,千万不要因为有了这个研究就开了酒戒。
但国内外一些研究认为,少量饮酒对身体确实是有益的:
(1)少量饮酒能提高智商:日本爱知县国家生命科学协会研究发现,男性每日饮少于540毫升的日本清酒或葡萄酒,平均智商比不饮酒的男性高3.3%。女性饮酒者智商比禁酒者高2.5%。(2)少量饮酒可减少患心脏病的机会: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伊恩·怀特博士称:每天饮一杯酒,可以减少40岁以上的男人和停经后的女人患心脏病的机会。另外,酒精还能增加体内的保护性胆固醇。而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年龄,男性从35岁开始,女性要到55岁。这项最新研究表明,酒对年长的男性和女性的健康才会有帮助;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的一项新科研成果显示,适当饮酒可保护心脏,可避免20%~30%的冠心病发作。他们认为酒精可长期控制总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酒精具有减少血小板血栓形成效应,不论葡萄酒还是烈性酒或啤酒中的酒精,均可减少冠心病发作的死亡率。(3)少量饮酒能降低痴呆症的患病概率:荷兰鹿特丹埃拉斯默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对5395位年龄在55岁以上(含55岁)的、没有任何痴呆症迹象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每天喝1~3杯酒的人比那些不饮酒的人患上痴呆症的概率要低42%。
三、过量饮酒危害大大
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适当饮酒对健康影响不大,甚或还有一定益处,但如果经常饮酒,或饮酒过量,嗜酒如命就弊大于利,危害机体的健康了。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为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刺激性强,其浓度越高,酒性越强烈。研究表明,酒精具有亲脂性,对神经损伤作用最强,也最严重,少量饮酒就会降低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失去对皮质下低级中枢的控制,丘脑、大脑、边缘系统部分的功能就活跃起来,因而饮酒后人会呈现兴奋状态,过量饮酒者往往丧失谦虚和自制,同时判断力、记忆力、注意力和理解力也减弱。若继续饮酒,整个大脑会受到抑制并扩散到皮质下中枢,兴奋状态消失,于是头重脚轻、步态不稳、反应迟钝。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引起大脑深度抑制,出现昏迷不醒、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瞳孔散大,最后可因酒精中毒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这种醉酒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急性酒精中毒”。医院急诊室里,每逢节假日总会有“急性酒精中毒”的人被送来急救,也总有人因中毒太深而丢了性命。
酒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危害,除乙醇外,还与酒中所含的甲醇、杂醇油、醛类、铅等杂质有关。它们的毒性比酒精更大。如慢性甲醇中毒,会引起头痛、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等。
除了对神经系统的毒害外,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引发多种疾病,在消化系统可引起口腔炎、食道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肝功能损害、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及脂肪肝;酒精还会造成维生素缺乏,导致营养不良;饮酒对心脑血管的危害,主要是酒中的酒精成分会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加重了心脏对氧的需求和负担,对原来患有冠心病的人会造成心肌的进一步缺血,严重的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长期嗜酒或过量饮酒,还会使心肌发生脂肪变性,心脏功能减退,心脏增大,由于脂肪在血管壁沉积,使血管管腔变小,致血压升高,容易诱发脑中风;长期过量饮酒还会损伤男性的性功能,致性功能减退、阳痿等,并会加重前列腺的充血增生,出现尿急、尿频及尿不出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酒精是一种性腺毒素,对性腺伤害所致。
四、喝酒“千杯不醉”的八个小技巧
然而说归说,谁都知渴酒危害健康,喝酒后伤胃伤肝,但面对春节这样的大节日,很久未见的亲朋好友、同事熟人聚在一起吃饭,喝酒是共叙感情、烘托节日气氛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方式。
说“千杯不醉”其实不可能的,但通过一些细节的调节,还是可以让你增加一些酒量和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与对肝脏的损伤的:
技巧一、避免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会更快,也就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等。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喝上一杯牛奶,将胃粘膜保护起来,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延长乙醇在体内吸收的时间。
技巧二、食用苏打饼干:苏打饼干中的碳酸氢钠能够中和胃酸,减轻酒精对胃粘膜的损伤和刺激,但一定要在喝酒前食用,喝酒时如果食用含碳酸的饮料,如可乐、雪碧、汽水等,则会加快身体对酒精的吸收,反而不利。如果没有苏打饼干,吃点馒头也可以有一定效果。
技巧三,慢慢喝: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即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因此,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饮酒慢则达到顶峰的时间就慢,就不会很快出现醉酒状态。慢慢饮酒,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代谢掉,血中乙醇的聚集量就少,就不易醉。
技巧四,高谈阔论:研究表明,喝酒时一定要保持热情高涨,大声说话,借着酒精的力量高谈阔论,口若悬河地海吹、叙友情,不但能够增加你的个人影响力,还能有助于通过呼吸来排泄酒精。喝酒时,不要沉默不语,所谓还能喝闷酒是也。如果现场有卡拉OK,演唱一首歌曲,就能排泄出很多酒精,预防酗酒。
技巧五,保暖出汗:有空调一定要打开空调,要想方设法让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要注意不要脱外套,一边喝酒一边出汗的人不容易醉酒,出汗是加快酒精排泄的重要方法。
技巧六,多排尿:酒精在肝脏时代谢,要通过肾脏排泄,那些喝酒时频繁去厕所的人往往酒量较大,因为酒精可以通过尿液排泄出去。喝酒的同时如果能多喝水,则应付增加排尿,就可增加酒精的排泄。多吃些冬瓜、芦子、茅根、赤豆、绿豆、荠菜,也能有效增加尿量,从而达到增加酒量目的。
技巧七,服用胃粘膜保护剂:虽然我们不主张没有胃病的人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碳酸铝镁片等,但这些药能够抑制或中和胃酸,在喝酒前如果能服用这些药,就能有效减轻酒精对胃粘膜的损伤。
技巧八,食用新鲜的垂盆草:垂盆草是一味很好的保肝降酶中药,新鲜的垂盆草可以凉拌、清炒、煮汤等,经常喝酒的人士如果能有意无意地经常食用些垂盆草,对保护肝脏是十分有益的,被老百姓称为“神奇的仙草”。
五、肝病患者只能喝“交杯酒”
经常有肝病患者问我过年能不能少喝点红酒,或者五、啤酒、米酒之类,我总是告诉他们答案只有一个,肝病患者喝酒如同自杀,任何酒都不要喝,但真的是大喜之日,与心爱的人喝一杯“交杯酒”还是值得冒一次险的。
六、饮酒御寒不可取
过年天冷,有的人喜欢喝上几杯酒,暖和暖和身子,以抵御寒冷。实际上,喝酒使人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热量消耗增加,由于热量要通过皮肤散失,所以体热就暂时集中到体表上来了,短时间内让人感到身上热乎乎的,有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但这只是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的前兆,在短暂的暖和之后就反而会发生寒冷。特别是喝酒多时,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丧失增多,反倒不耐寒。因此饮酒御寒是不可取的。
七、借酒助眠要小心
有的朋友喜欢晚上饮酒的原因是想借晚上饮酒帮助入眠。医生认为,饮酒虽可暂时抑制大脑中枢系统活动,使人加快入眠,然而酒后引起的睡眠与正常生理性入睡完全不同,酒后入睡其大脑活动并未休息,甚至比不睡时还要活跃。第二天醒来以后常常会感到头昏、脑胀、头痛。更为严重的是,饮酒后入睡,由于家人也都睡着了,如发生酒精中毒,导致呼吸抑制,甚至呼吸停止了也没人知道,到天亮时发现已经失去了抢救时机。很大一部分酒精中毒引起的死亡,都是在酒后睡觉中发生的,给家人留下无限的遗憾与痛苦。因此,靠饮酒来促进睡眠是非常危险而不明智的。
本文是陈四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