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避孕药物可增加血栓的风险
年轻的A女士最近因公频繁乘坐飞机出差。一天突然觉得右下肢涨疼、肿胀,第二天起床后突然觉得心慌、憋气、右边胸痛,尤其是吸气时疼的厉害。她去我院急诊科,诊断了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在帮A女生寻找血栓的原因时,发现她最近3个月口服了避孕药。医生判断口服的避孕药物和频发飞机旅行,血液高凝+下肢制动,引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建议她立刻停用避孕药物和接受抗凝治疗。
口服避孕药是年轻女性血栓形成最为常见的病因,开始用药4个月内会出现血栓形成风险增加,而在停止治疗3个月内降至之前的水平。A女士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口服避孕药物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口服避孕药物的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些激素可以负反馈作用于人体的下丘脑,使得卵泡刺激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妨碍卵泡的成长和成熟,抑制排卵,达到避孕效果。另外,小剂量孕激素口服后,可以使宫颈粘液的分泌减少,粘液黏稠度高,不利于精子通过,精子受精阻碍。
但是,额外补充的性激素会使得血液处于高凝固的状态,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刺激下,比如长途旅行制动,血液淤滞,就很容易形成下肢的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到达右心室,右心室泵血后堵塞在肺动脉,引起肺栓塞的症状,比如憋气、心慌、胸痛、咯血,严重者可以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据研究统计,不用口服避孕药物的女性每年发生静脉血栓事件概率为0.19次每1000个人,而使用复方雌-孕激素的女性的静脉血栓风险则增加2-4倍。与第二代孕激素左炔诺孕酮相比,一些第三代OC(去氧孕烯和孕二烯酮,而非诺孕酯)的血栓风险更高。
2.哪些人不适合口服雌激素-孕激素联合制剂
如果既往已经发生了静脉血栓事件,应该避免,可选用非激素类的避孕方法。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没有满意的替代治疗时候,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同时接受抗凝治疗时应用雌激素-孕激素治疗。
有遗传性易栓症女性,比如一级亲属的多个人曾经在50岁以内得过静脉血栓,并在医院确认了易栓症的相关因子缺乏,因避免服用。有研究发现,有遗传性易栓症的女性,雌激素-孕激素联合口服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00倍。
同时存在其他的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比如吸烟、肥胖(增加2倍)、高血压、糖尿病、年龄超过39岁(增加4倍)等,要慎重,在医师指导下选择。
3. 口服避孕药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对于正在服用或者考虑口服避孕药物的健康的年轻女性,不常规推荐筛查易栓症。如果某个一级亲属患有遗传性易栓症和得过血栓栓塞疾病,推荐到医院来筛查易栓症。生活方面,避免久坐制动。如果需要接受手术,需要咨询医生是否停用,何时停用口服避孕药。
引自:up to date
本文是廖纪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