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凯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产后腹直肌分离症

发表者:何凯 人已读

腹直肌分离是腹壁外科、整形外科、康复医学等临床学科的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两侧的腹直肌出现解剖结构的分离,并伴有腹白线增宽。生理性的腹直肌分离主要出现在孕中晚期和妊娠后早期。如果产后1年以上,两侧腹直肌仍分离超过2cm以上,并伴随有不适的症状,就可以诊断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症

Ø产后腹直肌分离哪些危害

1)产后腹壁外观恢复不良,腹白线松弛、腹部膨隆1

2)腹壁核心肌肉无力,会并发出现腹胀便秘、腰背痛内脏下垂等症状。

3)因为往往合并腹壁肌肉功能不全,所以生活质量会有明显的降低。


1 (10).jpg

1产后腹直肌分离

Ø产后腹直肌分离症如何诊断和评估?

1)体格检查

患者平卧抬头,腹部用力,如果发现腹部正中有膨隆的表现就提示有腹白线松弛,可能伴有腹直肌分离可以通过手指触诊法或者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严重的患者甚至平卧可以看到有胃型或肠型

2)辅助检查

B检测是临床诊断腹直肌分离的金标准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没有辐射。

3)产后腹直肌分离症的分型

a)轻度分离2~3cm;b中度分离35cm;c)度分离> 5cm。

Ø产后腹直肌分离症有哪些治疗方案

1)康复治疗

a物理因子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明确有效

b手法治疗:徒手腹壁肌筋膜松解、腹壁肌肉牵伸治疗(疗效有限

c运动治疗: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与呼吸训练(疗效有限

4)手术治疗

a)腹壁塑形(开放)适用于分离>5cm腹壁外观严重不良的患者(图2


2.jpg

2腹壁塑形术(示意


b)腹腔镜腹白线缝合术(微创)适用于分离在3~5cm,腹壁外观改变不明显的患者3)


2 (1).jpg

3 腹腔镜腹白线缝合术(示意图)

5)预防措施

a)饮食控制在怀孕期间避免摄取过多的甜食及油炸食品,应摄取均衡的营养,改善肤质,帮助腹壁肌肉和皮肤增强弹性。控制体重增长,在怀孕期间,体重会有所增长,每个月体重增加应不宜超过 2 公斤,整个怀孕过程总的体重增长控制在10~15公斤。

b)体育运动无论孕妇还是产妇,运动都要适量,不运动或者运动量太少则没有效果,太多反而又对身体有害,适度的运动、轻便的家务都会有助腹壁肌肉和皮肤恢复弹性。孕妇坚持做孕妇操(图4、孕妇瑜伽,经常做锻炼,不仅有利于自然分娩,对产后恢复也非常有益。

2 (2).jpg

4 孕产妇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示意图)

Ø治疗的费用如何?能否医保?

康复治疗:1疗程12次(3次/周),总费用3000元;一般1~3个疗程

手术治疗总费用16000~20000元。

注明康复和手术的诊疗费用基本都进医保,除外一些门诊自付部分费用以及手术所需的耗材费用2000元左右


联系我们


门诊时间:

普外科微创、代谢与疝专病门诊:周三下午

交通方式: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近华山路

公交:40、15、45、49、93、94、824、830、927路华山路站

328、48、113、548 路华山路乌鲁木齐路站

地铁:常熟路站(1号线、7号线)、静安寺站(2号线、7号线)

参考文献

1.Benjamin DR,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stasis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DRAM) and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a systematic review. Physiotherapy (2018). doi: 10.1016/j.physio.2018.07.002.

2.Reinpold W,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rectus diastasis—A proposal by the German Hernia Society (DHG) and the International Endohernia Society (IEHS). Frontiers in Surgery (2019). doi: 10.3389/fsurg.2019.00001.

3.Bittner R, et al. Update of Guidelines for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ventral and incisional abdominal wall hernias (International Endohernia Society (IEHS))—Part A. Surg Endosc (2019). doi.org/10.1007/s00464-019-06907-7.


本文是何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