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塞与脑梗死的区别
脑梗塞与脑梗死是一回事吗?虽说两者都是由脑血管阻塞引起的,但有着本质的差别。有些人将二者通用或者去除脑梗塞的诊断,统称脑梗死,这样做着实不妥。
从字面上看,二者的意思也是不同的,梗有三个意思,一是指植物的茎,二是指挺直,三是指阻碍。塞是不通、填滿的意思,死是指死亡或生命终结。脑梗塞是一种暂时性的状态,脑梗死是一种永久性的结果,脑梗塞是脑梗死的前期表现,脑梗死是脑梗塞发展的结果。
脑梗塞是指脑血管阻塞,血流不通畅,至于脑血管阻塞之后能不能发展为脑梗死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梗塞迟迟不能解除,脑细胞缺血时间长,细胞死亡,称为脑梗死;另一种是通过抗栓治疗,梗塞解除了,血管通了,脑细胞存活下来了,称为脑梗塞。
梗塞在先,梗死在后,梗塞了不一定发生梗死。所以,不应把脑梗塞与脑梗死混为一谈,引起概念上的混乱。
脑血管一旦发生阻塞,脑缺血症状立马出现,血管阻塞与症状出现几乎是同步的,这是由于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极差所决定的,两者之间的差距不会超过数秒。这时,脑细胞的功能虽然出现了障碍,但形态学上仍没有改变,不论是CT还是MRI检查都不能发现异常。
一般情况下,脑血管阻塞后的3-6小时MRI才能发现异常,6-12小时CT才能发现异常。所以,诊断脑梗塞的主要依据是临床症状而不是CT和MRI的检查结果。开始治疗的时间也是依据症状出现的时间而不是等待MRI和CT出现脑梗死病灶的时间。
如等待CT或MRI出现梗死灶再进行治疗,就已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留下后遗症是必然的。患者有脑缺血的症状,CT或MRI检查没有异常,这时正是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符合溶栓的指征,也提示预后良好。
有患者会问,为什么出现脑梗的症状后,接诊医生非要在做过CT或MRI检查后再进行溶栓治疗呢?不是说诊断脑梗塞不依靠CT和MRI吗?诊断脑梗塞不依靠CT和MRI是对的,但脑梗的症状,在少数情况下与小量脑出血、脑肿瘤、脑脓肿等疾病的症状相似,凭临床经验只能有90%左右的准确率,余下来10%的患者需要通过CT或MRI检查才能够确诊,为了避免误诊,所以要求在进行溶栓治疗前一定要CT或MR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脑梗塞能不能发展成脑梗死,在发病后2-3个小时就基本确定了,这是由于脑细胞对耐氧的耐受力决定的,如果发病后3个小时仍不能疏血管,发生脑梗死的机率几乎是100%;如果能及时、准确的抗栓治疗,疏通了血管,绝大多数不会发生脑梗死,症状可完全恢复。
诊断脑梗塞主要是靠临床症状,诊断脑梗死则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临床症状,另一个是经CT或MRI检查结果证实。这两者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且是连续性的,要分清两者的分界点十分困难的,通常情况下,二者之间相差3-12小时,MRI分辨率高,3小时就可将二者区别开来,而CT则需要6小时以上。
从临床症状的变化鉴别脑梗塞还是脑梗死也有参考价值,如果能在发病后3小时内抗栓治疗,症状很快好转,一般情况下不会发展成脑梗死,否则发展为脑梗死的可能性大。
本文是周联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