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源性腰痛是什么,如何治疗?
慢性腰痛是一个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据估算约80%的人在一生中会出现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临床常见病。
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理:
椎间盘内紊乱如退变、损伤或纤维环撕裂后,炎性血管化肉芽组织和神经纤维沿着纤维环裂隙自外层向内层长入,从而在轻微机械压力下就可引起腰痛症状。
辅助检查:
影像学上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不稳定的证据。核磁共振检查往往可以发现某个相应的椎间盘呈现低信号(也就是肉眼看去发黑),但突出并不明显。这说明腰痛的来源在椎间盘内部的撕裂和水分丧失,而不是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所以这种腰痛被称为盘源性腰痛。椎间盘造影可诱发典型的复制性疼痛,是诊断盘源性腰痛的金标准。
临床特点:
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最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病人通常只能坐20分钟左右。患者可以有很长时间反复发作的腰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也可以向下肢放散,但疼痛很少放射到小腿和脚踝处。疼痛因活动而加重,包括弯腰、抬举重物和屈伸运动等。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运动、感觉和反射一般无异常。
在劳累或长时间站立时,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后,可以进一步刺激腰椎间盘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引起腰痛加重;另外,在受凉后,也可使神经末梢对不良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引起腰痛加重。反之,在休息后,特别是卧床休息后,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后,在很好地保暖后,可以使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受到的不良刺激较少,从而使腰痛减轻。
盘源性腰痛的治疗:
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理疗、锻炼、健康教育、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和肌肉松弛剂,很大一部分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改善。
对于比较顽固的盘源性腰痛,经过反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
1)经皮微创射频消融术:
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针对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创伤很小的介入治疗。采用局部麻醉,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经皮将一根穿刺针插入椎间盘内,然后,将低温等离子刀头经针芯导入椎间盘。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等离子刀产生的等离子体的能量,引起髓核分解、汽化、消融。同时,利用等离子刀的冷凝固作用,使髓核组织的胶原纤维收缩、固化,从而减小椎间盘内压力,达到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主要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膨出引起的头晕、上、下肢疼痛等,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安全、并发症更少。
2)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如果经过反复的保守治疗及微创治疗,仍然不能缓解的顽固性盘源性腰痛,则需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本文是周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