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海生 三甲
陈海生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

先天性心脏病系列之:先心病是怎么发生的?

1751人已读

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

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脏病有两类:从娘胎里带来的,叫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没有发育好而造成的。根据畸形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几十种。最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法洛氏四联症等;出生以后得的,叫后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陈海生

先天性心脏病并不少见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小儿时期仅次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新出生的婴儿平均一千人中就有七、八人患心脏病。若不及时治疗,约百分之三十四可在生后一个月内死亡,百分之六十死于周岁以内。发病率占前四位的是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近年来,在检查方法和外科手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上述四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已都有根治的方法,病死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医生们已基本采用介入或经胸封堵办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给家长和婴儿带来福音。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呢?

人的心脏分为四个腔,就象一幢楼房的四个房间,两个在楼上,两个在楼下。楼上的叫心房,楼下的叫心室;左侧的叫左心房和左心室,右侧的叫右心房和右心室。正常时左右心房间、左右心室间有一堵墙隔开,是互不相通的,楼上的隔墙叫房间隔,楼下的隔墙叫室间隔。假如在隔墙上出现了孔洞,医学上称为“缺损”(可分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由于缺损的存在,血液通过孔洞可以左右流通,心脏便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孔洞的大小决定着病情的轻重。一般说来,室间隔缺损要比房间隔缺损病情严重。

在母亲体内的胎儿,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出生后是不一样的。出生后左右心腔的血液不能直接流通。右心的血液叫静脉血,它含氧量少,含二氧化碳多,必须通过肺脏“吐故纳新”, 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变为含氧量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由肺动脉输送到左心,再经左心输向全身。而在胎儿时期,肺脏不起作用,右心的大部分血液不流经肺脏,只通过一个管道流向左心,这管道横跨在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叫做 “动脉导管”。出生后这个管道就慢慢地废弃闭合。百分之七十五的婴儿在出生后七个月内闭合。假如三岁以后仍未闭合,就 叫做’动脉导管未闭”或“动脉导管开放”。“导管未闭”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知道,由于心脏的左侧担负着把血液推向全身的 “重任”,因此它的压力比右侧要大,这就难免使一部分血液又通过未闭合的导管流回右心,结果是;左心付出了不少无效的劳动,输向全身的血液却仍然供不应求,左心只好再增加收缩力,久而久之,就难免要疲劳、衰竭了。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小儿患先天性心脏病,责任在母亲

先天性心脏病既然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就与胎内的环境密切相关,或者说,与母体密切相关。如果在怀孕期间(主要是前三个月)母亲患了病毒感染,尤其是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就很可能造成胎儿心脏畸形,因为心脏的发育成形是在怀孕后的头三个月;怀孕的母亲服用了太多的镇静药、抗菌素等也是原因之一;母亲患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时,也会使胎儿心脏发育不正常;高龄妇女的多产儿容易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畸形;怀孕期间接触放射线,饮食中缺乏叶酸,孕妇的精神情绪不佳等,均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有关系;另外,也可以见到在同—家庭中,双胎或几个孩子都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畸形,家族成员中有人患心脏病时,小孩得先天性心脏病的也多。这些情况都说明先天性心脏病和遗传有关。母亲在怀孕期间,如能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特别是预防病毒感染,尽量少吃药(包括中药在内),这对于预防胎儿心脏发育畸形是很有好处的。

陈海生
陈海生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