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疗近视、视疲劳有妙招!
当今社会,手机、电脑、ipad等设备使用越来越普遍,公共场合看到的基本都是低头滑动手机或平板的身影,加之疫情期间孩子频繁上网课,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普遍不注意用眼卫生和习惯,导致近视、视疲劳、干眼症等越来越高发。每个人仅有一双眼睛,我们应该好好的保护好它。
中医认为肝、脾、心、肾和近视、视疲劳、干眼症等眼疾的发生密切相关。肝藏血,自古就有“肝受血而能视”的理论。当前我们的各项活动几乎离不开电子产品,视屏时间过长,久视则耗血,导致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而出现近视。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小儿脾常不足,不科学的喂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脾脏健运功能失司,致使气血的化生不够人体日常所需,若眼睛失去气血的濡养,则会造成视物模糊。古代医家将流注于眼中之血液称为“真血”,“真血”由脾胃化生,由肝藏之,经心推动运化,上濡于目,心阳足,则血气如汪洋,目得以濡养,神光外越,明察秋毫之末。心阳虚损,则气血无以化生,推动无力,目失所养,发为近视。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气充盛,则耳聪目明,肾精的盛衰直接影响到眼的视觉功能。眼睛周围分布有许多经络,经络为眼睛和五脏六腑连接的通路,将气血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眼睛,人的视觉功能才能正常维持。
省妇幼中医科以中医脏腑理论与经络理论为基础,灵活应用明目贴、明目灸、耳穴贴压、针刺、小儿推拿、易罐等中医特色疗法,调整机体脏腑功能、疏通眼部经络气血,促进周身气血流通,使目得气血濡养而能视,对于治疗和预防近视、视疲劳、干眼症等眼疾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一、明目贴:将特制调理脏腑,明目类中药熬制成药膏,敷贴于特定的部位,使药物有效成份直接渗入到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明目灸:艾灸可以温补阳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濡养眼目,增强视力。我科使用特制明目灸盒,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安全性高。

三、耳穴贴压:《灵枢》曰: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和十二经脉密切相关,贴压相应耳穴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整全身脏腑机能,从而治疗眼部疾病,且耳穴贴压操作简单、痛苦小,易被广大青少年患者接受。
四、针刺治疗:针刺可以起到通调气道、活血化瘀、补阴益阳之效,同时可以疏通眼部经络,改善眼部的血液供养,从而减轻或解除睫状肌的痉挛 ,增强眼球壁弹性和肌肉调节能力,进而加强眼部肌肉的营养,从而达到明目的作用。有人会担心针刺的疼痛,其实针刺也并不痛,最多有被蚂蚁咬一口的感觉,治疗结束后眼睛自觉舒适明亮,患者很快就能适应。临床上有许多的小患者,在初期克服了恐惧心理后,都能愉快地接受治疗。
五、小儿推拿+易罐:小儿推拿能够改善眼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的肌肉,脊柱易罐能够调整膀胱经经气,使背部气血通畅,两者结合,对缓解眼部疲劳,提升视力,效果显著。

六、家庭保健推拿:我科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一套简便易学、安全有效的家庭眼部推拿手法,现介绍如下:
1、用双手拇指自印堂向两侧做推法50次;再用双手拇指自内眼角经下眼眶到外眼角,做分推法50次;
2、按揉两侧太阳穴(眉梢和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睛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四白(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攒竹(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约在目内眦直上)承泣(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各穴1 分钟;
3、闭目静坐并做眼球旋转运动1 分钟。

七、预防调护:学习间歇注意让眼睛望远,加强户外活动。少吃甜食,因为食用过多的糖需要消耗更多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是糖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同时,维生素B1又参与了视觉发育过程。要多咀嚼硬质食物,日本有研究表明,吃硬质食品过少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一个原因,咀嚼硬质食品能促使面部肌肉包括支配眼球运动的肌肉的运动,从而缓解眼部肌肉过度调节。同时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
王晓敏,主治医生,现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青年理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中西医结合专科分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师承武汉中医名师胡成群教授,擅长中医辨治小儿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尤其对小儿反复咳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抽动症、性早熟、腹痛、视疲劳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省妇幼中医科中医儿科门诊时间:周二、三、五、六、日全天。
本文是王晓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