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痒就是脚气吗?
夏天到了,不少朋友的手上、脚上开始起一些丘疹水疱,还伴随着强烈的瘙痒。“脚痒就用达克宁!”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但涂了很久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出现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这是为什么?
这些伴随着瘙痒的小水疱,最常见于两种疾病:手足癣(大名鼎鼎的“脚气”、“鹅掌风”)和手足湿疹。癣和湿疹的临床表现虽然非常相似,但是它们的发病机理、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却大相径庭,稍不注意就会混淆,而错误用药往往没有效果,还会造成疾病加重、迁延不愈。同样是好发于手脚,有小水疱、蜕皮和瘙痒,湿疹和癣,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
湿疹:属于过敏性皮肤病,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足癣:属于感染性皮肤病,皮肤癣菌感染导致的真菌性皮肤病。
两种疾病的表现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很多人总是傻傻分不清楚,该如何鉴别它们呢?
湿疹与手足癣的鉴别:
1. 好发部位:湿疹虽然好发于手足,其它部位像小腿也容易累及,而手足癣更多局限于手掌、足底或趾间。
2. 甲损害:手足湿疹很少出现甲病变,而手足癣则常伴指甲/趾甲增厚、污秽、变空等情况(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灰指甲”啦)。
3. 皮损性质:湿疹往往呈现出多种形态,边界不清晰;而手足癣则呈现出深性水疱,边界清楚,伴随领圈样脱屑。
4. 单侧or双侧:手足湿疹往往双侧对称性出现;足癣初步发病时,多为单一脚,直到后期交叉感染后,才会有双脚都感染的情况发生,而手癣大多只在一只手上,所以存在“两足一手”的现象。
5. 真菌检查:鉴别他们最好的方法真菌镜检——取材鳞屑和水疱,在显微镜下看有没有真菌,如果查到真菌那就确定有感染的情况,如果查不到则可以考虑湿疹的可能性大。这个检查经济、快捷,也是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做检查前一周内不能使用抗真菌药物,否则会影响检查的准确性。所以,就诊前不要自己随便涂药或是去药房自行购药,否则很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加重!
明白了两者的病因和区别,最后我们来说说各自的治疗方法。
手足湿疹
1.避免诱发和加重因素
引发手足湿疹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内在因素有精神紧张、疲劳、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外在因素有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及外界理化刺激(如紫外线、寒冷、炎热、搔抓等),甚至是接触了肥皂、洗洁精等刺激物品。
2.有意识地增强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可以多涂抹护手霜,不要过度的清洁,甚至是用力搓洗、减少使用化学物品的频率等。
3.针对不同情况的湿疹具体用药
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 如果手足皮肤角质层较厚,可选择中、强效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及卤米松乳膏等。瘙痒明显、程度较重的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
手足癣
主要是抗真菌治疗。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唑类(如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和联苯苄唑)、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布替萘芬等)等抗真菌药物。这其中就包括大家常用的“达克宁”。由于长期以来抗真菌药物的滥用,耐药情况发生,导致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时疗效欠佳。
若外用治疗依从性差或疗效不佳,症状较重,可选择系统用药如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
癣和湿疹在致病因素上南辕北辙,所以在用药上也是天差地别。用于治疗湿疹的药膏大多含有激素,真菌感染被当成了湿疹用药,会让原有的病情加重;但如果湿疹被当成了脚气,不仅用了药没效果,甚至有的药还会引起过敏,让本就有的湿疹雪上加霜。所以,不能因为脚痒/手痒就随便用药,除了认真区别以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到医院做真菌检查,对症下药,才是正确的对待方法。
本文是陶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