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姜斌 三甲
姜斌 副主任医师
徐州市中心医院 小儿外科

脐疝,宝宝肚脐里的妖气

4136人已读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肚脐应该是凹的,但有些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肚脐却凸起来了,按下去会感觉到里面似乎有“一股气”。

mmexport1593909841878.jpg

这是“脐疝”,俗称“气肚脐”,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脐部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医学上称为脐环。脐部缺少脂肪组织,腹壁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当孩子哭闹、咳嗽、排便时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自脐环处突出,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起,就形成了脐疝。

mmexport1593909844743.jpg

以指腹压迫凸起的肚脐,很容易把脐疝还纳入腹腔,有时可以听到气体的“咕噜”声,医学上称为“气过水声”。把突出的肠管完全还纳后,可以在肚脐下方摸到一个圆形的“缺损”,这个缺损就是未闭合的“脐环”。

mmexport1593909847279.jpg

婴儿脐疝,一般没有什么风险,绝大多数可通过“脐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左右自愈。所以,国内外大多数医生对脐疝的态度都是“不管不问,任其自愈”。


有人建议采用“脐疝带”压迫治疗脐疝,也有人用“扣”或者“钱币”压迫,更有故弄玄虚者强调必须用“银币”才有效。其实都是为了使脐疝还纳后不再鼓起,而缩短脐环闭合的时间。这个办法就像在婴儿肚脐处“勒”了一个腰带,而且要勒得很紧才有效。试想对于成人勒紧腰带还会感觉不舒服,更何况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况且也勒不住。婴儿的腹部膨隆呈球形,又经常像“抻懒腰”一样伸展身体,这个“脐疝带”就会滑脱,无法保持在脐部位置。再有就是用胶布粘贴压迫,但是长时间粘贴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

mmexport1593909849783.jpg

因为脐疝大多能够自愈,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等待”。如果采取不好的方法,“治”不如“不治”!


那么,有没有既不会让孩子感觉不适,又能够促使脐疝尽快自愈的方法呢?答案是——有!


当孩子熟睡时,用一个手指压迫凸起的肚脐,完全还纳自脐环处突出的肠管,这时脐环内没有肠管填充,处于空虚状态,有助于脐环收缩变小,从而加速脐疝的痊愈。这种方法在孩子睡眠时进行,孩子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您有时间、有精力经常这样做,效果会更好,这也许是最好的非手术疗法。

mmexport1593909852300.jpg

脐疝的等待自愈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孩子已满2周岁,脐疝仍无自愈倾向,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脐疝很少出现并发症,孩子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不适,也不会引起肠功能紊乱。罕见的情况是腹腔肠管挤入脐环后“卡住”,医学上称为脐疝“嵌顿”,“嵌顿”时间长了会出现肠管血运障碍,形成“肠绞窄”。所以,如果出现脐疝“嵌顿”时,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需要强调的是脐疝“嵌顿”极其少见,您也不必过于担心。


如何判断脐疝“嵌顿”呢?


嵌顿时孩子会出现疼痛哭闹,脐疝可能会比平时凸起更明显,皮肤颜色也有可能会变深,凸起的肚脐不能像平时那样容易推回去,而且触碰凸起的肚脐孩子会有明显的疼痛。

mmexport1593909855019.jpg

总结一下:


1.脐疝是婴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2.脐疝大多可以自愈,不建议采用“脐疝带”压迫治疗。


3.脐疝如有嵌顿,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脐疝超过2岁仍无自愈倾向者需要手术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姜斌
姜斌 副主任医师
徐州市中心医院 小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