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陈建勇 人已读
当得知宝宝第一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好多家长都会感到非常疑惑、焦虑、担忧,这是什么意思?宝宝听力有问题吗?接下来该怎么办?
一般在生后3-5天,宝宝出院前进行初筛。在我国,初筛多采用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 OAE),它检测起来快速,灵敏性高。听力筛查的结果通常以“通过”和“未通过”表示。
“未通过”并不意味着宝宝一定会有听力障碍。因为外耳及中耳的因素,如羊水过多、外耳道中的胎脂及血性残留物等会影响筛查的结果导致“未通过”。另外测试时宝宝是否处于安静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是否安静等因素也会影响宝宝筛查的结果。所以,初筛没通过,父母不要过于紧张,这并不意味着宝宝听力就有问题。“未通过”者应该在出生后第42天复筛。
当筛查结果是“通过”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听神经谱系障碍)可表现为OAE通过,但存在听力损失。还需警惕迟发性听力损失(孩子出生时听力正常,但到了一定年龄,听力越来越差)以及家族、遗传性因素引起的渐进性听力损失。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言语、语言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听力学测试。
据研究发现,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中大概90%可通过复筛。如果复筛通过,一般认为小孩听力是正常的,暂时不需做进一步的检查。但是家长还是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及言语、语言发育情况,如有问题如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有家长会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虽然孩子筛查没有通过,但是平时对声音都有反应,听力肯定没问题,复不复查无所谓。
解读: 筛查没通过,为何宝宝对声音有反应?
一种情况是孩子确实听力没有问题,只是筛查时,前面所说的干扰因素会“混淆视听”。
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孩子可能是轻中度听力损失。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声音的确有反应。但是,轻度的听力障碍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如果因为觉得孩子对声音有反应,而不再去复查,就容易漏诊。所有复筛未通过的婴儿,应该在出生后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及医学评估。
对于存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每半年随访一次,避免迟发性听力损失的漏诊。随访最好持续3年。
附:听力损失有哪些高危因素?
对于没有通过初筛和复筛的婴幼儿,需要在3个月左右进行一系列听力诊断评估,包括耳镜检查、耳声发射(OAE)、声导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多频稳态检查(Audio Steady-State Response ,ASSR)、行为测听及早期语前听能评估等相关检查。
凡确诊患有听力损失的婴儿,应在6月龄内积极接受干预(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不错过宝宝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重度听力损伤的宝宝,助听器效果不明显时,应及时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听力问题关乎一生,当宝宝两次筛查未通过时,在担忧、紧张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明确诊断。若确有听力损失,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并加以科学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其摆脱“十聋九哑”的魔咒,最终融入主流社会。
本文章同步至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
本文是陈建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