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郭玉兴 三甲
郭玉兴 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专题(5):血管化骨瓣修复颌骨缺损的可行性分析。

3261人已读

2018年,Roberto等人对采用血管化骨瓣进行MRONJ患者下颌骨缺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发现自2008年至2017年,共有18篇文献报道了83例患者,其中女性47例(56.62%),男性19例(22.89%),年龄从41岁至82岁不等。

这些患者中常见的疾病包括乳腺癌(28.91%)、多发性骨髓瘤(22.89%)、骨质疏松14.45%)、前列腺癌(9.63%)、肺癌2.4%)、骨髓性白血病合并骨质疏松1.2%),其余未提供相关信息。

最常见的修复部位为下颌骨(97.59%),其次为上颌骨(2.41%)。

唑来膦酸是出现MRONJ最为主要的药物(42.16%),其次为帕米膦酸二钠(7.22%)、阿仑膦酸(8.43)、伊班膦酸(2.4%)、和依替膦酸(1.2)。用药时间从15个月至96个月不等。

应用最多的血管化骨瓣为腓骨瓣(81.92%),其次为髂骨瓣(12.04%)和肩胛骨瓣(6.02%)。皮瓣成功率为96.16%

颌骨切除最为常见的为下颌骨次全切(32.53%)、区段截骨(26.5%)和部分切除(2.4%)。

术后短期内的并发症包括颈部血肿、伤口感染、钛板排斥反应、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

文献报道的随访时间介于2周至99月,其中有5例(6.02%)患者出现了MRONJ复发,2例患者是为对侧未进行手术的部分发生复发,2例在颌骨截骨边界出现了复发,1例在移植的骨瓣上出现了骨坏死。

讨论要点:

1.适应症选择

对于早期的MRONJ,采用相对保守的治疗手段(抗生素和/或止痛药,联合应用漱口水)或局限的手术治疗(包括清除术、局部颌骨刮治术)可能就会起到效果,而根治性的切除(区段截骨或下颌骨次全切/全切除)多是对于进展期患者采用,主要是-期患者,以及保守治疗或局限的手术治疗无效时可尝试采用根治性治疗。

局限性手术创伤小,但容易复发,根治性切除后会出现颌骨连续性缺损,对于其修复手术存在争议。可以直接关闭伤口,但这样会影响咀嚼功能,面型外观。有学者采用重建板联合颌下腺转位进行颌骨缺损修复,但这种技术存在钛板松动、折断及外露的问题,仅适用于短期改善患者症状。本文进行介绍的血管化骨瓣修复颌骨缺损既是针对医生和患者的担忧进行的调查。目前看,对于进展期或难治性的MRONJ病例,采用根治性切除临床效果更为确切。但对于早期患者不建议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段。

2.成功率及并发症

目前病例报道超过10例病例的医疗单位已经有多个,本篇文章已经提供了数据证明血管化骨瓣修复MRONJ骨缺损与其他颌骨缺损修复病例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别。整体看采用这种技术进行治疗后复发率低(6.02%),5例复发患者中有2例是在对侧发生的,仅有2例是在手术切缘发生的,因此提示在手术颌骨切除时应充分截骨达正常颌骨切缘。

术后并发症少(6.02%),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感染。因为MRONJ本身就是感染性疾病,手术过程中应充分清创,术后给与足量抗生素。

进一步的文献信息,请参考PMID: 29977926


郭玉兴
郭玉兴 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