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患者如何调整生活方式
门诊痛风的病人很多,虽然每次都嘱咐病人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但时间有限,无法展开说明,总觉得病人似懂非懂,医生没有尽到职责。因此,今天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到底怎样解读“痛风病人调整生活方式”。内容有点多,请耐心细读!
1、限酒
经常饮酒者比偶尔饮酒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32%,偶尔饮酒者比几乎不饮酒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32%。酒精摄入量与痛风发病风险呈剂量效应关系,当酒精摄入量≥50 g/d时,其痛风发病风险比不饮酒者高153%。每日饮啤酒373 g者比不饮啤酒者的痛风发病风险高49%。值得一提的是,红酒与痛风发作的关系尚存争议,如果应酬无法推托,建议饮用少量红酒。但戒酒才是正道!
2、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
大量食用肉类、动物内脏、贝类痛风发病的危险分别增加2.994倍、5.338倍和6.111倍,而食用大量乳制品和植物蛋白痛风风险下降。食物嘌呤含量查询方法见既往发布文章(痛风病人快速掌握饮食的秘籍(内附嘌呤查询工具))。
3、防止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的"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多中心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大数据显示,剧烈运动是男性和女性痛风患者发作的第三位诱因。突然受凉是女性痛风发作的第二位诱因,是男性的第五位诱因。
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摄入
多个研究表明,含糖软饮料和果糖可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5、大量饮水
饮水过少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危险因素。与饮水量>2 500 ml/d的患者相比,饮水量<1 500 ml/d的痛风患者关节疼痛、局部红肿消失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延长。指南建议痛风患者饮水量大于2000ml/d,但对于已经肾功能异常、心衰患者,需要控制水份,以免加重病情。
6、控制体重
肥胖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为20 kg/m2者比,体重指数为25 kg/m2、30 kg/m2、35 kg/m2、40 kg/m2者患痛风的相对风险度为1.78、2.67、3.62和4.64。故建议痛风患者控制体重,肥胖者减肥。
7、增加新鲜蔬菜摄入
研究发现,经常性食用新鲜蔬菜是痛风发病的保护因素。
8、规律饮食和作息
饮食不规律的人比饮食规律的人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1.6倍,作息不规律的人比作息规律的人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1.6倍。
经常疲劳者比偶尔疲劳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40%,偶尔疲劳者比很少疲劳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40%。
9、规律运动
研究发现,痛风患者规律运动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血糖、血尿酸、痛风发作次数均有显著改善。
10、禁烟
据报道,周围人经常吸烟者比周围人偶尔吸烟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35%,周围人偶尔吸烟者比周围人几乎不吸烟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35%。
综上所述,饮酒(啤酒与白酒),大量食用肉类、海鲜(如贝类)、动物内脏,饮用富含果糖的饮料,剧烈运动,突然受凉,肥胖,疲劳,饮食、作息不规律,吸烟等均为痛风的危险因素;规律作息和锻炼,食用新鲜蔬菜是痛风的保护因素。红酒是否为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不一致。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