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徐谔文 人已读
如今,大家对自己的健康与否都很敏感,健康体检就十分必要了。尤其是女性,乳腺自我检查和每年一次的乳腺体检,对乳腺疾病一级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但当我们拿到乳腺检查报告时,那些“改变”、“结节”、“小叶增生”、“钙化”、“肿块”、“淋巴结”等字眼,真的意味着——“摊上大事儿”了吗?
我先来说下自我乳腺检查。大家不必对此存在道德上的羞怯感,这其实是非常正常和简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措施,就和饭前洗手一样。检查时,要用正确的手法,“一把抓”必然是错误的。应是用手的中间三指轻按、末节指腹感受、慢慢按照自定顺序、全面的检查乳房。正常的乳腺感觉,应是柔软、均匀、无痛的。按压到深部触及长横条状硬物,延续到胸正中或腋下——那是肋骨。如果触感比较韧、片状“凹凸不平的鹅卵石地”——那多半是增生的腺体。如果触及明显的肿物——比周围明显突出、和周围质地明显不同、有明显的边界——这才是真正的肿块,是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理的。
接下来,我就解读下一些乳腺彩超常见的结论性字眼。
首先,我要说的是,一定要看完整句话:“未见明显肿块”、“未见肿大淋巴结”~~不要只看到“未见”后面的,而把“未见”漏了。
接着谈“小叶增生”和“改变”,往往它们是“手牵手”出现的——那就是乳腺小叶增生的意思。青春期之后,女性乳腺开始发育,也即乳腺腺体组织增生,故而在漫长的女性育龄期,乳腺增生是必然存在的,也随着每一个月经周期而周期性变化着。只是增生程度轻重不一。我们期望的是均匀而周期规律的增生,这样的乳腺必然是健康的。但是,一些不良因素,如“月经不规律”、“内分泌紊乱”,会使乳腺增生周期紊乱,过度增生就不可避免。每日少量的豆浆、蜂蜜的摄入,并不足以造成内分泌紊乱,所以并不用禁忌。但是一些美容保健品往往含有雌激素成分,故而服用或经皮肤吸收,很容易造成或加重乳腺增生。特别要提出的是,如今社会环境压力大,工作繁重,往往引起职场女性作息不规律、熬夜失眠等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成为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的重要诱因;另外,不当的揉挤、甚至不当的衣着,都会造成不均匀增生,受挤压部位必然过度增生。从正常到异常的变化过程,这就是“改变”的涵义了。
当这种“改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多出“结节”、“结构紊乱”、“回声欠均匀”等。“增生结节”是增生不均、增生重叠所造成的局部结节;“纤维腺瘤”则是腺体发育时,部分组织瘤样增生形成。这些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缓慢生长,最大径小于10mm时可称为“结节”;大于10mm后可触及,则可称为“良性肿瘤”。
另外,若有“乳导管扩张”,一定要注意了,是否有乳头溢液存在,仔细的彩超检查会发现在乳导管内生长的小肿瘤,它们最大径往往在5mm以内,但存在潜在恶性生长的风险。
以上这些情况,是我们需要注意观察的,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发生“病变”。本院的彩超中心,会对每一个乳腺检查进行风险分级,1-3类都可认为是良性结论,4A类提示有潜在恶性风险(2%-5%),而4B、4C则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较大(经统计,本院符合率达到60%以上,故而此类报告作出前十分谨慎,作出后可信度也相对较高)。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这套体系已经十分成熟,且准确可靠。
总之,恶性肿瘤并非魔术般变出来的,而是在原有基础问题上日积月累发展形成,只要我们注重自我检视、进行必要地健康体检,正确理解和对待体检发现的问题,既不必过度紧张,也不能讳疾忌医。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乳腺检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呢?请听下回分解。
本文是徐谔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