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钱明 人已读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腰腿痛成为人们生活最为常见的疾苦之一,大多数人以为腰腿痛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问题。殊不知,若腰腿痛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背后还可能暗藏椎管内肿瘤的杀机。
近日,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成功为一名38岁的女患者进行了巨大的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完整切除的肿瘤,直径约20mm,长度约60mm,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大半个手掌长。患者术后2天便已下床活动,目前恢复良好。
3年前,来自江苏的冯女士觉得腿痛麻木不适感,慢慢的症状逐渐加重,有如蚂蚁爬行,夜间难以入睡,还出现了两腿抽痛和无力。原本家庭和睦、有稳定工作的冯女士,不再像平时那样正常上下班、接送孩子上学,连正常的行走都受到了影响。在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胸腰段椎管内巨大肿瘤,神经严重压迫导致。
可是这么大的肿瘤,如同梦魇一样扼住了全家人的心,焦灼和绝望时时刻刻煎熬着他们。这么大的肿瘤是恶性的吗?会瘫痪吗?还能治好吗?一连串的疑问让冯女士全家陷入绝望,家属辗转省内多家大医院,都无果而终。
经亲戚介绍,冯女士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慕名找到钱明副主任医师,钱主任接诊后,详细询问了发病过程,认真查阅了影像学检查资料,诊断冯女士患上的是硬膜下的髓外肿瘤,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但是这么大的肿瘤,又紧邻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手术风险非常大,钱主任耐心与家属的沟通,详细讲解病情,精心制定手术方案。
经过缜密的术前准备,手术于6月10日进行。凭借精湛的技术,钱主任顺利完整地切除了肿瘤,完全没有损伤到脊髓和神经根,并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了稳妥的固定。不仅保证了手术疗效,更确保了术后腰椎的稳定性。整个手术用时2个小时,出血量不到200毫升。
术后4个小时,冯女士就觉得腿不痛了,也明显有劲了;术后第2天,冯女士就能自主下地行走,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1、什么是椎管内肿瘤?
人的脊柱是一个中空的管道,这个管道叫椎管,椎管内有我们的脊髓,椎管坚硬,周围又有韧带、肌肉保护。在椎管内还有一层坚韧的硬膜,保护着脆弱的脊髓。
椎管内肿瘤,又称为脊髓肿瘤,包括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等)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椎管内肿瘤可压迫脊髓和神经引起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临床上按其与脊髓和硬脊膜的关系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和硬脊膜外肿瘤。冯女士的肿瘤就属于胸腰段“脊髓外硬膜下”型的椎管肿瘤。
2、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椎管内肿瘤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1).腰腿疼痛:为神经根或硬脊膜的刺激所致。部位较固定、常局限于一处并沿受累神经根分布区放射,性质如刀割针刺或烧灼样,常呈间歇性发作,在用力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或诱发。
(2).感觉障碍:表现为受损脊髓平面以下的感觉麻木或异常。
(3).运动障碍:颈髓病变可出现四肢肌力减弱;胸腰段损害表现为下肢无力、肌张力增高及抽搐等;腰骶段病变表现为马尾神经受损体征、肌张力及腱反射低下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萎缩。
(4).直肠和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括约肌功能损害,便秘、小便急促甚至大小便失禁。
3、椎管内肿瘤导致的腰腿痛特点?
(1)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症状逐渐加重,难以缓解;
(2)疼痛症状在理疗、训练后症状难以缓解;
(3)休息时疼痛症状难以缓解;
(4)疼痛症状会在夜间出现加重。而我们常见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腿痛一般在活动时加重,疼痛症状可在休息或康复治疗后得到缓解。
4、椎管内肿瘤该怎么治疗?
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切除,及时解除脊髓压迫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手术的效果与神经组织受压时间、程度、肿瘤性质、部位和切除程度有关。在脊髓完全受压期以前手术效果好,而脊髓受压期时间越长手术效果越差。
5、椎管内肿瘤手术复杂吗?
肿瘤所生长的椎管非常复杂。肿瘤切除是一个探险的过程,需要过层层障碍。我们要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取下坚硬的椎板,最后打开硬膜,才能找到冯女士的肿瘤并将其铲除。在头灯放大镜甚至显微镜下,放大2.5至十倍,可以精细的切除肿瘤,尽可能的保护神经组织!
第一步,打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出椎板。
第二步,手术器械打开肿瘤最坚实的保护层——椎板。
第三步,切开肿瘤的最后一层“襁褓”——硬膜。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将露出真容的肿瘤铲除。
第五步,肿瘤切除完毕,把原来的结构复原
6、椎管内肿瘤术后预后如何?
椎管内肿瘤强调手术是因为椎管内肿瘤呈现不断生长,随着肿瘤的生长对脊髓造成的压迫也逐渐加重。患者须知,脊髓损伤后,是不可逆的,所以强调尽快手术。即便患者肿瘤呈现恶性,手术切除也能大大改善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
总得来说,良性椎管内肿瘤手术全切后,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即便是出现脊髓损伤,多数也能在功能锻炼后适当恢复;恶性椎管内肿瘤术后虽然不能治愈,但是可以缓解当前症状,提升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
本文是钱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