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毛红岩 三甲
毛红岩 主任医师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乳腺外科

乳腺癌患者的乏力,你知道多少?

1954人已读

肿瘤患者往往伴有疲倦、乏力的症状,患者及家属往往归咎于手术或化疗后的“身体虚弱”,但肿瘤患者的乏力往往数年之久,一项手术、或者半年的化疗,导致的“身体虚弱”真的能延续这么久吗?

其实这些症状早就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注意,且有专业的名称,叫做“肿瘤相关性乏力”或“癌因性乏力”。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癌症相关性乏力描述为:非特异性乏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或失眠、疲劳、精力不集中、悲伤感、易怒、肢体沉重感、行动缓慢、无力、焦虑等症状。有研究表示,癌症患者认为疲劳对他们的生活质量的干扰超过恶心、抑郁和疼痛的总和。

癌因性乏力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是肿瘤直接影响,肿瘤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机体代谢发生改变,机体不能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尤其是消化系统的肿瘤会影响食物的摄入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机体所需的热量和电解质等不足,引发乏力;肿瘤细胞还会从人体固有的脂肪、蛋白质中夺取营养物质。机体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疲劳感就会随之加重。

另外,肿瘤组织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葡萄糖的利用率上升,乳酸生成增加。正常人乳酸循环占葡萄糖转换的20%,而肿瘤患者的乳酸循环增加至50%,乳酸的堆积易导致患者乏力。

再就是肿瘤相关治疗,65%以上的化疗患者、82%~96%的放疗患者、70%以上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都会经历癌性乏力。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也会导致乏力,止痛药物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有镇静催眠作用,会被患者误认为是乏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原因。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对治疗的恐惧,对经济负担的担忧,都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通过影响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及免疫系统,改变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破坏机体防御体制,最终导致乏力。

近期,有科学家从分子水平探讨了乳腺癌患者乏力的真正原因,结果发现,无论乳腺癌是哪种分子类型,无论接受了哪种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线粒体功能障碍都十分明显,从而引起骨骼肌分子变化,其中,又以HER-2阳性型乳腺癌变化最显著。研究表明,乏力本身就是乳腺癌的产物,而不是抗癌治疗引起的。

那癌因性乏力的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在第13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上,专家就探讨了《肿瘤相关性疲乏专家共识》,希望引起医生以及大众对肿瘤患者乏力的重视,目前可及的药物治疗中,可以看到中医中药的重要意义,对于病情平稳的肿瘤患者,中医治疗乏力是有一定意义的。对于疼痛的患者及时给予止痛治疗,预防不必要的焦虑情绪,对于已经有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给予抗焦虑及抗抑郁治疗,避免不良情绪的进展。但是我们仍强调,非药物治疗的作用可能远远高于药物干预,鼓励肿瘤患者循序渐进,增加有益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等。鼓励患者听音乐、冥想或参加瑜伽运动,放松身心、消除焦虑、转移患者注意力,达到缓解疲乏症状的目的。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的乏力是常见且可控的,希望患者、医务工作者及家属,都能重视患者的乏力情况,及时药物治疗之外,及时帮助患者排解情绪,协助患者参加运动,鼓励患者及早回归工作和生活,我们携手共进,祝患者早日回到那个生机勃勃的身心状态。


毛红岩
毛红岩 主任医师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