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佩莲 三甲
张佩莲 主任医师
云南省中医医院 皮肤科

天疱疮的中医治疗

6126人已读

本文择录于优麦医生:天疱疮中医诊疗指南

本病多因心火妄动,脾湿内蕴,兼感风热暑湿之邪,以至火邪侵肺,不得疏泄,熏蒸不解,外越皮肤而发; 湿热蕴久化燥,灼津耗气,故后期见气阴两伤( Ⅳ,弱推荐) 。


毒热炽盛证( 毒热炽盛,气营两燔证)( Ⅱa,弱推荐)


发病急骤,水疱迅速扩展、增多,糜烂面鲜红,或上覆脓液,灼热痒痛; 伴身热口渴,烦躁不安,便干溲赤; 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滑或数。


心火脾湿证( 心火炽盛,脾湿内蕴证)( Ⅱa,弱推荐)


燎浆水疱,新起不断,疮面色红,口舌糜烂,皮损较厚或结痂而不易脱落,疱壁紧张,潮红明显; 伴见倦怠乏力,腹胀便溏,或心烦口渴,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濡数。


脾虚湿蕴证( 脾虚湿盛,熏蒸肌肤证)( Ⅱa,弱推荐)


疱壁松弛,潮红不著,皮损较厚或结痂而不易脱落,糜烂面大或湿烂成片; 伴口渴不欲饮,或恶心欲吐,倦怠乏力,腹胀便溏; 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缓。


气阴两伤证( 毒热未清,气阴两伤证)( Ⅱa,弱推荐)


病程日久,已无水疱出现,疱干结痂,干燥脱落,瘙痒入夜尤甚,或遍体层层脱屑,状如落叶; 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汗出口渴,不欲多饮,神疲无力,气短懒言; 舌质淡红,苔少或无苔,脉沉细数。


治 疗

治疗原则


治疗上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期重在清热除湿,解毒凉血,可适当加入茯苓、薏苡仁、枳壳等健脾除湿药物; 慢性期或后期湿热减退,津伤气耗,治疗重在益气养阴,健脾除湿,兼以清热解毒( Ⅲb,弱推荐) 。


中药汤剂


1) 毒热炽盛证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方药: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Ⅱa,弱推荐) 。水牛角30 g,生地黄炭10 g,金银花炭10 g,莲子心10 g,黄连10 g,白茅根30 g,天花粉10 g,栀子10 g,生石膏30 g,紫花地丁10 g,甘草10 g。加减: 高热者加玳瑁; 大便干燥者加大黄。


2) 心火脾湿证


治法: 泻心凉血,清脾除湿。


方药: 清脾除湿饮加减 ( Ⅱa,弱推荐) 。茯苓皮15 g,白术10 g,黄芩10 g,栀子6 g,泽泻10 g, 茵陈15 g, 枳壳10 g, 生地黄12 g, 麦冬10 g。加减: 心火炽盛者加黄连、莲子心; 口腔糜烂者加金莲花、金雀花、藏青果、金果榄; 大便干燥者加大黄。


3) 脾虚湿蕴证


治法: 清热解毒,健脾除湿。


方药: 除湿胃苓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 Ⅱa,弱推荐) 。茵陈15 g,猪苓30 g,车前草30 g,茯苓皮15 g,黄芩10 g,冬瓜皮15 g,泽泻10 g,黄柏10 g,枳壳10 g。加减: 皮损色红加牡丹皮、赤芍;便干加大黄; 痒甚加白鲜皮。


4) 气阴两伤证


治法: 益气养阴,清解余毒。


方药: 解毒养阴汤加减( Ⅲb,弱推荐) 。南沙参15 g,北沙参15 g,玄参30 g,佛手参30 g,天冬10 g,麦冬10 g,玉竹10 g,金银花15 g,蒲公英15 g,石斛6 g,丹参15 g,西洋参3 g ( 另煎兑服) 。加减:痒甚可加刺蒺藜、当归。


提示: 本指南所推荐药物剂量为常用剂量,临床实践中为提高疗效,医师可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加减。


中成药


可按照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及治疗原则,酌情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1) 毒热炽盛证: 羚羊角胶囊、清开灵口服液等( Ⅴ,弱推荐) 。


2) 心火脾湿证: 导赤丹、二妙丸等( Ⅴ,弱推荐) 。


3) 脾虚湿蕴证: 参苓白术丸、四妙丸等( Ⅴ,弱推荐) 。


4) 气阴两伤证: 人参健脾丸、六味地黄丸、生脉饮、八珍颗粒等( Ⅴ,弱推荐) 。


外治疗法


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不同的皮损情况,选择应用不同的外治法,其总治疗原则为保护创面、收湿敛疮、预防感染


1) 水疱大且未破溃时宜在消毒情况下抽干疱液,促进愈合( Ⅴ,弱推荐) 。


2) 皮损有糜烂渗液者,可用黄连、黄柏、马齿苋等清热解毒除湿中药煎汤湿敷; 较大糜烂面可用邮票贴敷疗法,或用清热解毒之油剂,如甘草油、复方大黄油、紫草油外涂患处 ( Ⅱa,弱推荐) 。


3) 皮损结痂者,可用除湿解毒中药软膏外敷,脱去厚痂 ( Ⅲb,弱推荐) 。


4) 口舌糜烂者用金莲花片口含,或金银花、黄连、淡竹叶、生甘草等煎水含漱,或代茶饮( Ⅳ,弱推荐) 。


辨证施护


) 饮食护理 ( Ⅳ,弱推荐)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健脾和胃,培土以生金则皮肤疾病易愈,故饮食护理应以调理脾胃为重。毒热炽盛证或心火脾湿证时,应嘱进食清心解毒的食物,如莲子汤、绿豆水、萝卜汤及各种新鲜蔬菜汤; 脾虚湿蕴证时应进食健脾益气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粥、山药粥、芡实粥、茯苓饼及藕粉等; 气阴两伤证时则应进食养血扶正的食品,如山药粥、当归补血汤、桂元肉、黄芪粥等。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还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品。


2) 局部护理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 Ⅳ,弱推荐) 。局部皮损治疗需要根据皮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护理操作,具体可参见外治疗法部分。


3) 精神护理 (Ⅳ,弱推荐) 。由于天疱疮病情严重,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健康,《黄帝内经·素问》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等论述,因此精神护理在天疱疮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初发患者常因自己病情较重、皮肤糜烂而感到恐惧,精神过度紧张,复发患者因病程反复发作、缠绵日久而抑郁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必须要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给予耐心的解释,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佩莲
张佩莲 主任医师
云南省中医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