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发热常见问题,专业的解答
孩子发热是常见症状,也是家长们最常面对的问题,高热不退最容易引起家长们的焦虑

问题一 发烧真的是有害无益吗?

没错,适当的发热对机体是有益处的,是机体为了对抗疾病所表现出的生理防御性反射。每次生病,都是病原体和机体的对抗过程,病愈后机体则会对病原体产生天然抗体,使机体的免疫力逐渐提升。
经常生小病的人不容易患大病,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当然,过高的温度,机体应激反应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问题二 持续发热有啥不良后果?
1、持续高热会引起机体能量物质过度消耗。
2、发热也可导致孩子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恶心、腹胀等表现,所以发热时以清淡、流质、易消化食物为主。
3、发热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细胞耗氧量,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适当多休息。
问题三 体温达到多少才算发热?
一般认为:
37.5℃~38℃——低热
38.1℃~39℃——中度发热
39.1℃~40.4℃——高热
40.5℃以上——超高热
低于35℃——体温过低
问题四 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现在家庭普遍备有耳温枪,方便快捷安全!但要提个醒,如果觉得耳温枪测得温度可能不准,或者刚好在临界温度,没法判断有无发热,最好还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校对!!!

■ 肛温正确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4岁内的小儿,在体温计末端涂抹上润滑剂,固定住宝宝的双腿,将体温表末端插入宝宝的肛门1.5~2.5厘米。扶着体温表,电子体温计1分钟后可以读数,水银肛表3~4分钟后读取。
■ 口腔正确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4岁以上的宝宝,将消毒过的体温计放于舌下,紧闭口腔,减少或避免口式呼吸,放置5分钟后读数。
■ 腋温正确测量方法:
将腋窝汗液擦干,将体温计放在腋窝深处,用上臂把体温计夹紧,放置10分钟后读数。
问题五 所测温度是否加0.5℃?
问题家长问得很多。医生其实最想知道的是患儿的体核温度(肛温代表体核温度)。 一般情况体核温度要比体表温度高约0.5℃,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纠结要不要加0.5℃,其实宝妈们只要如实的向医生反应实测体温,测量方法即可。

(推荐第一种电子温度计,小婴儿测量肛温安全准确!!)
问题六 哪些因素会影响体温测量的准确性?
1、测量时孩子哭闹,哭闹会导致体温升高;
2、测量前未将水银柱甩到36℃以下;
3、测量时间不够;
4、位置不对或夹得不够紧;
5、体温计附近有影响局部体温的冰袋、热水袋等冷热物体;
6、测量前饮用热水、以热毛巾擦过腋温等都会导致所测温度出现误差。
问题七 哪些原因容易引起孩子发热?能预防么?
儿童较为多见的是感染性发热,由于病原体存在显著的季节规律,故感染性发热存在明显的季节聚集性,家长可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重点提醒!!!!预防措施:比如冬春季外出戴口罩、避免去人群聚集室内地等;夏秋季尤其注意手卫生,避免公共室内游乐场。
问题八 孩子发热,我该怎么办?
应对措施:
1、此时应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2、衣服要适当减少,千万不能用衣被捂着,这样做非常危险。
3、室内温度维持在18℃~20℃左右为宜,避免空气和空调气流直吹患者。
4、大人也可以用手揉搓孩子的手足,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散热。
5、洗温水浴,用温水擦澡。当然孩子有畏寒寒战(怕冷发抖)时,不适合温水浴。
6、用冷袋或冷毛巾置于额头或枕部,将脑部温度降下来,减少脑部耗氧,保护大脑细胞。
7、不用酒精擦浴,酒精挥发会带走皮肤表面热量,使皮肤血管收缩,不利于散热。
8、热退期间,及时补充水分或含人体必需的电解质溶液,也可服用新鲜果汁。
问题九 退烧药该什么时候吃?
如果发热对孩子作息、饮食及精神没有影响,不要急着给退热药,“让子弹再飞会儿”。
一般温度39℃左右时,孩子精神状态就不好了,可以用退热药。
儿童常用降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儿童一般不常规用阿司匹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降热药
问题十 哪些情况必须去医院?
如果发热不退超过3天,或用降热药热退后精神状况差,或伴有头痛、呕吐、晕厥、胸痛、胸闷、心慌、腹痛,或呕吐严重不能饮食,长时间少尿或无尿,或伴有剧烈咳嗽不能缓解——总之一句话,如果发热伴精神差,怀疑存在心、脑并发症或急腹症时,及时就医。

各位宝妈,认真学习过这篇发热的科普文章后,当碰到孩子发热时,你会淡定很多!!
本文是吕晓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