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彭旭
彭旭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忻门诊部 精神心理科

为什么你总是看自己不顺眼——幻丑症解读(下)

3565人已读



1596785623782589.jpg


整形者中,大约有3%—16%的人体患有躯体变形障碍。

绝大多数人都出现过体象焦虑 ——对自己的外貌不太满意,觉得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我们并不会把所有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放在“对自己外貌不满”这件事上,无止境的寻求“完美”的外表。

我们看到过很多因为体象焦虑不断整形而毁容的案例。

实际上当我们看到她整形之前的样子,大部分人会惊叹:其实还不错啊,真的不丑啊——有一位韩国风扇大妈痴迷于整容,在所有医生都拒绝再为她整容之后,竟然自行注射,最终酿成悲剧,而所有人都会觉得整容之前的她已经十分美丽。


这正是最令人担忧的一点:

对于躯体变形障碍患者来说,减肥成功、整形成功或者光滑无瑕疵的皮肤并不能给TA们带来更高的自尊、更多的自信、健康的心理的生活, 反而会让其对美的追求愈演愈烈。


10.jpg

曾经只有明星才会修出完美无瑕的照片,如今这种特权几乎人人可得。

长期浸泡在美颜相机、滤镜和社交媒体中,各种不真实的照片让我们的认知产生了偏差,躯体变形障碍患者更是如此。



1596784903372532.jpg



多数患者的心里对“美丑”都有一定程度的误解。


  • 认为美丽的外表能解决一切问题。

  • 认为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都是因为自己不够美。



滤镜美颜之下,“美丽”的样子发生变化,而“美丽”的属性也变了形。



它似乎能带来很多附加的价值,比如一份更好的工作,一个更好的伴侣等等。



大家会认为一个“美”的人能力更强、自控力更强、更善良,而一个“丑”的人则各个方面都呈弱势。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美是好的,但并非一劳永逸的金钥匙。



美是加分项,但不是“一票决定项”。



在职场上,与美丽的外表相比,出众的业务和沟通能力更容易获得青睐;


在恋情中,长期稳定的成长和彼此的尊重,同样胜过终究会逝去的青春美好。



1596784985283696.jpg


当然,认知上的偏差没那么容易改变,所以要逐步的去化解这些内在冲突。


如果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认知出现问题,也无需在心理上自责,应有意识的控制自卑、焦虑的情绪。


通过培养正向的行为习惯,能让心理也回到正常的运行轨道,同时也能够对“躯体变形障碍”造成的负面情绪进行消解。


1596785021311109.jpg



不必羞耻,你只是需要帮助



躯体变形障碍可能表现为慢性过程,从发病到患者主动就医,症状会持续10~20年。


如果躯体变形障碍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治疗,就很可能会共病其他心理疾病。



  • 因为觉得自己某个部位有缺陷,所以厌恶社交,甚至无法上学、上班,患上社交恐惧症;


  • 因为觉得自己不够瘦,所以节食、暴食、厌食,周而复始,患上进食障碍;


  • 因为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所以情绪低落、失控、崩溃,患上抑郁症...


  • 强迫自己不停的查看自己身体不够完美的部位,强迫自己不停的思考怎样才能变得好看起来...


  • 因为不够美而焦虑,甚至产生躯体症状...



这样的临床案例并不少见,它们都在提醒:因为过分在意你的外表,你已经生病了!


当情况严重,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内心极度痛苦,甚至出现心理状况的时候,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治疗。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药物治疗: 5-HT再摄取抑制剂(SRIs),适用于躯体变形障碍、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二是认知行为治疗(CBT):是比使用药物治疗更好的选择,其中,个体治疗法与团体治疗法一直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4.jpg


当然,自我良好心态的培养与专业的医疗帮助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回到最初所说,正确的定义自己的美,正确感知自己的内外在,发自内心的喜爱自己客观的形象,并且主观上努力去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别做无谓的比较,先接纳现在的你。


让滤镜留在APP里,别让它覆盖了你的眼睛。



李海东八大处整形医院整形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彭旭安忻睡眠门诊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
彭旭
彭旭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忻门诊部 精神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