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腺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有哪些?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是一组来源于不同胸腺上皮细胞,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和伴有多种副肿瘤症状的疾病。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还包括胸腺癌,即组织细胞学表现呈典型的恶性特征。
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即合并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巨食管症等)。小的胸腺瘤多无症状,也不易被发现。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症状迁延时久,部分患者行X线检查或某些患者在查体胸透或摄胸片时发现纵隔肿物阴影。被忽略诊断的胸腺瘤此时常生长到相当大体积,压迫无名静脉或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现。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重刺激性咳嗽,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引起心慌气短,周身关节骨骼疼痛,均提示恶性胸腺瘤的可能。
胸腺瘤一经诊断即应外科手术切除。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都应尽早切除。切除的恶性胸腺瘤可取病理活检指导术后治疗,部分切除者术后放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胸腺瘤患者治疗后,往往不能马上康复,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护理。多年来,从各国学者对胸腺瘤的研究中发现,胸腺瘤的某些预后因素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因素甚至影响到胸腺瘤患者的存活率,具体如下:
1.肿瘤是否具有入侵性(即包膜是否被浸润),以及手术切除是否完全切除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2.胸腺瘤的细胞类型尤其浸润性上皮细胞型胸腺瘤对患者的预后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 上皮细胞型胸腺瘤患者在10年后的存活率较其他类型有很大下降。
3.肿瘤体积大,对长期存活率有负面作用。
4.重症肌无力的存在不再是胸腺瘤患者的一种负面因素。不少学者指出:以治疗的长期效果看,伴有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的预后较没有伴发重症肌无力的相对要好。其原因可能是前者的早期发现起了主要作用。
5.胸腺瘤同时伴有红细胞发育不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全身红斑狼疮的患者,其预后很差
6.Ⅱ期、I期浸润型胸腺瘤进行联合治疗(手术加放疗)较单纯手术组的预后要好。
7.大剂量多种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胸腺瘤(病灶不能切除或已有转移)中发现长期存活的病例。
因此,治疗时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这是治疗胸腺瘤最有效的办法;未完整切除的胸腺瘤,推荐术后进行辅助放疗;III期(伴有肉眼下可见侵犯者周围邻近器官)胸腺瘤患者如有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推荐进行术后放疗。术后患者前2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其后每年复查一次至术后10年。
本文是张临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