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卵期出血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一个正常的月经周期开始后,到排卵期前,成熟的卵泡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达到一个小峰值,促发正反馈后,诱发LH峰促排,破裂排卵后,雌激素水平会有一个小下降。在这个各种性激素水平联动波动的情况下,子宫内膜可能发生突破性少量出血,这是排卵期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在排卵前,卵泡液中前列腺素显著增多,在排卵时达到高峰,有助于排出卵子,而前列腺素会使有些比较敏感的女性感到腹痛、腰酸。
我们中医认为这个时期气血阴阳消长转化特别明显。一般出血量很少,腰酸腹痛也不明显的,偶尔发生的,不需要特殊治疗,1-2天自然会缓解。只需注意排卵期前的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忌食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及烟酒即可。
如果反复发生,且出血时间过长的,需要治疗。大部分女性,排卵期性激素波动下,内膜维持不住的出血,可以口服小剂量雌激素如补佳乐,或少量止血药安络血等。还有部分女性存在子宫内膜慢性炎症,会在排卵时子宫内膜充血明显,出血不容易自行停止,甚至要出到下次月经来潮;或有卵巢表面炎性增厚,炎性增厚的卵泡表面破裂出血会较正常量增多,并随输卵管蠕动反流至宫腔,经阴道排出体外。这些病人用雌激素效果就不一定好,可以选择口服短效避孕药治疗3-6个周期。
中医对排卵期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认为阴虚、湿热、血瘀或阳虚,使阴阳转化不协调,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血溢脉外,从而发病。中医治疗可根据临床辨证选方用药。同时应重视情志调畅、生活规律、作息有度,期中饮食不宜辛辣刺激,对防止排卵期出血也很重要。
本文是刘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