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运动后骨头老是痛 警惕骨肿瘤
一年前,16岁的惠州女孩雯雯告诉父母,她运动后左小腿总是出现隐隐的疼痛,父母以为是运动损伤导致,贴了几副膏药后疼痛有所缓解,便没放在心上。可慢慢的,雯雯的小腿疼得越发厉害,由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到了晚上更是常常疼得难以入睡,得靠吃止痛药来缓解。雯雯家长慕名找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李浩淼。
入院后医生为雯雯完善了相关检查,CT结果提示左胫骨中下段骨样骨瘤,随即按计划于阻滞麻下行CT引导下微创经皮穿刺胫骨肿瘤活检射频消融术,手术仅半小时,出血不到10毫升,术后雯雯小腿的疼痛明显缓解,第二天即可自行下地走路,术后第三天已出院回家。
“骨样骨瘤是一类病因不明、生长缓慢的良性骨肿瘤,多发于5-20岁的儿童及青少年,病变可发生在骨骼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下肢长骨。典型的症状为疼痛,夜间加重,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等后症状可迅速缓解。”据李浩淼主任介绍,对于骨样骨瘤的治疗,常规切开手术由于不易找到仅仅几毫米的病灶,往往需在病变周围凿除一大块骨头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损伤大、并发症多、愈合时间长,术区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有时甚至出现肿瘤残留。而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精准全面灭活肿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 手术切口仅3毫米
据悉,南医三院骨肿瘤科是广州市最早开展CT引导下微创精准射频消融术治疗骨样骨瘤等良恶性肿瘤、技术最成熟的骨与软组织肿瘤专科。
如何区分运动损伤与肿瘤引起的疼痛?
李浩淼主任表示,骨样骨瘤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由于此病好发于5-20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这个年龄段中运动较多,所以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运动拉伤,许多患者常常与运动损伤相混淆,延误了治疗。一般来说,运动损伤通常出现在突然的体育运动、或者高强度的活动之后,且休息几天后便可慢慢缓解;但如果本身就有肿瘤造成的骨质破坏,此时的骨头好比被“腐蚀”的木头,轻度的运动就会感到疼痛和不适,或者正常的负重走路及活动就能造成病理性骨折,而这时“活血化瘀”的中草药膏往往就成了患者的“催命符”,加速肿瘤的生长。另外进行性加重的夜间痛也是肿瘤的显著特征。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一定要多留点心,发现孩子异常须尽早送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及治疗。
本文是李浩淼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