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薛亮 三甲
薛亮 主治医师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家庭关系中的“三角化”

4015人已读

前一段时间在精神科门诊坐诊,基本上都是来配药的病人或者家属,来看病的病人不多,新病人更是很少,突然有一对夫妇来到我面前,原来是夫妻之间出现了问题,想来找医生问一下彼此谁有病(这样的情形门诊也能遇到一些)。

经询问知道,原来妻子现在在家与大女儿形同陌路,大女儿直接将其手机、微信拉黑,搬在外面住,不和母亲交流,让母亲生气的是大女儿和父亲却每次微信能聊很久,而小女儿也是与母亲势同水火,虽然小女儿年纪还比较小无法离家,但是也是母女之间一说话就吵,不能讲上三句话。

此次来咨询夫妻之间的问题也好不到哪去,夫妻之间总是吵架,小到鸡毛蒜皮,大到如买房、装修等,能说的话题基本都是吵架的缘由。

我正好奇一家人的情形怎么会是这样,妻子突然对着我大吐苦水:女儿怎样不乖巧,老公在女儿与自己矛盾中如何不帮助自己,自己苦口婆心的教育小女儿却被丈夫打岔等。完了不忘来一句:医生,你来给我们评评理,是他有病还是怎么的。我看到这样一个幽怨却又咄咄逼人、有些强势的妻子,本想说些什么,突然意识到自己很可能会因为讲一句话就卷如他们夫妻的关系中去了,只好委婉的说:对不起,你们的情况我还是不能很理解,因为时间原因知道的不是很多,无法评判,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推荐到心理咨询门诊去和咨询师聊一下。说完这些话后我明显看到妻子面容上的失望和略有些不满,而这时形成对比的是丈夫竖起了大拇指说:医生,你做的很好。

因为时间原因(门诊有二三十个病人等着),我很快将这对夫妻送走,除了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卷入到这对夫妻中去意外,我在想,很不幸的,他们的女儿们一定是卷入了父母之间矛盾的冲突当中,而这在我们的专业叫法是“三角化”。

在家庭中,“三角化”是指两方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时候,会把第三方拉进来,充当解决矛盾的缓冲者,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三角化”。

父母亲之间关系纠缠,常常为一些事情闹矛盾,两方都不愿妥协,结果问题就会僵持,这时候父母亲就会把孩子拉过来评理,这样夹在中间的孩子左右为难,怎么做都不是,时间长了越来越选择沉默不语,变成一个“乖孩子”,因为怎么说都是不对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出现了问题,父母亲还对这个情况莫名其妙,不知怎么回事;还有些家庭“女强男弱”或者“男强女弱”,这时候家里的小孩常常看在眼里,觉得父母中弱的一方受了委屈,结果不自觉的加入到弱的一方来对付强者,当然孩子加入弱者也常常会对弱的一方表示不满,认为他的方式很“窝囊”,结果搞得父母双方都无法教育这个孩子,整个家庭也是鸡飞狗跳。而这些模式也只是家庭中比较常见的两种而已,还有很多其他的类型,也不外乎是三角关系的其他模式。

通过这个门诊家庭,我看到了活在父母中孩子们的不易,当然两个没法正常对话的父母也很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咨询找到解决之路,化解两人的矛盾。最起码一家人不用过得太累。

薛亮
薛亮 主治医师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