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玻璃结节到底该不该手术?
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GGO)。GGO实际上就是肺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细胞成份或炎症细胞、纤维、水份等其它成份增多而表现出的密度增高。其中包括一些特异性感染、炎性肉芽肿、肺出血、肺水肿等,当然也包括肿瘤,如属于癌前病变的不典型增生、属于早期肿瘤的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及预后良好的浸润性腺癌。医生最重要的是发现和及早治疗属于肿瘤部分的GGO。对于纯的、没有实性成份的GGO,如果边界比较清楚,内含血管、空泡或长在支气管旁,多数属于肿瘤。不过这类肿瘤预后非常好,几乎可以治愈,就象阑尾炎,手术切除了就没事了。你如果观察、监测它,这种结节可能几年、甚至10年都没有变化或者仅仅稍稍增大,密度稍稍变实。那么既然这样,要不要及早手术切除呢?全世界很多权威指南,都认为应该等结节大到8mm或者10mm以上才考虑手术,毕竟这种结节比较惰性。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结节经过多次复查都没有缩小或者消失,很多已经比较确定是肿瘤性病变,而且很多患者比较年轻,20多岁或者30多岁就发现了,就算活到60岁也还有几十年,这个结节可能确实可以很长时间没有变化,可是更长时间呢,比如10年后。这么长时间,病人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要反复复查胸部CT,所以我更倾向于早一些手术干预,尤其对于这种长在比较边缘的结节,手术简单,大部分可以半小时内结束手术。而且由于结节小,切除的范围也很小,比如,结节6mm时你怎么切都可以比较容易达到切除安全距离,等结节长到10mm或者更大时,这种切除的安全距离就有时不好设计,尤其是结节长在两个或者三个肺段之间时(其实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你无论做楔形切还是做肺段切除都难以达到足够的安全切缘,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做肺叶切除,这样肺功能反而损失更多。而对于老年人,这个手术时机就要考虑更多因素了,你如果判断结节对病人的风险小于其它疾病,就完全可以观察,说不定病人到生命终结,结节也没有出现状况。对于结节长的位置不好的病人,也是可以考虑观察的,毕竟为了一个惰性结节,大动干戈,损失多个肺段、甚至肺叶,是不划算的,手术则要慎重考虑。对于有实性成份的GGO,往往已经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肺癌了,你就要毫不犹豫及早手术。
本文是谢远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