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病思维
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步伐节奏都会慢下来。
身体不象冰箱空调,旧了再换台新的。
慢性病也不像急性病,来的快,去的也快。
治疗慢性病要有慢性病的思维。
有些人很耐不住性子,一进医院就立马要求见到效果,比如原因没有搞清楚,就要求一定要把热度退了。要求多了,医生就不得不先把热度给退下来,其实很多时候,那点体温,根本不需要那么大动干戈。
有些慢性病,目前需要不断吃药,才能长期维持缓解。有些人不愿意长期维持,因而不愿吃药,宁可拖着。拖不是办法,我们要学会主动控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生活规律等等,来促进疾病好转。还有些人,接受了吃药,认为吃了药就再也不需要控制饮食,按时作息了。其实不是这样,如果不控制,药会越吃越多,还有可能吃药都不管事了。
还有更激进的,一有疾病,总想用手术的方法解决,动不动就想切掉。你找量自行车,随便从上面拧下个螺丝试试。有些人说,我切掉的是没用的,也许吧,你再去找辆公共自行车,你看看哪个没用,就去掉,试试。有人说,我懂的后果,我愿意承担切掉后的后果。其实真不是这样,比如痛风石,手术可以去掉痛风石,但手术不能让尿酸恢复正常。如果切掉后不努力控制尿酸,痛风石还会再生的。人体是一个整体,不要指望单纯局部治疗代替整体调理。
自以为哲学学的好,有一天却被妻子教导一番:“治疗慢性病,就要坚持吃中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当然了,前提是一定要治疗准确。”一例多发息肉,经妻子中药调理大约半年后复查,只剩一颗了,跟妻子讨论病情时妻子说的这番话。
治疗慢性病,就要耐得住性子,我也想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很多时候不行。
慢性病的思维是什么,就是“论持久战”。
本文是黄继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