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长胜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冶医院
手外科
受伤后应该冷敷还是热敷?
1506人已读
一般来说,受伤后72小时内冷敷,72小时后热敷治疗。
冷敷与热敷是缓解运动损伤后局部肿痛的常用手段,但不少人对比一知半解,甚至用错。其实这两种方法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适用的时机和目的也有区别,对损伤的恢复起到的功效也大不相同。
冷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冷传导除去损伤部位的热能,从而促进治疗效果。冷敷能使机体产生很多生理效应,包括减少损伤部位的血流、水肿、出血,降低细胞代谢率及其组织缺氧和酶的活性,减小组织的损伤。通过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和缓解肌肉痉挛,提高痛阈和对疼痛的耐受性。
冷敷疗法随着方式、持续时间和频率的不同而不同。目前有许多冷敷方法治疗骨骼肌肉损伤,有冰袋,有电动持续冷疗仪。正确的冷敷方法是:使用冰水混合物隔着毛巾放在损伤的部位,持续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每天2~4次,或每2小时冷敷45分钟。
热敷的作用正相反,它能使局部体温升高,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身体代谢率,促进炎症吸收;消除组织水肿,恢复韧带肌肉弹性;缓解疼痛,减少肌肉痉挛,松弛紧张的肌肉和关节,使软组织恢复正常的柔软性。
正确的热敷方法是:将热瓶子、热毛巾等放置在需要热敷的部位,持续15~20分钟,每天1~2次。热敷的温度在40度左右,太热容易烫伤。
本文是孙长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